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互联网技术自身的伦理困境
作者:
张燕
出版日期:
2014年1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0567字
所属图书:
风险社会与网络传播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01.235-249
张燕
摘要:
互联网技术带来丰富传播便利的同时,由于缺乏专业把关程序,也引发出一系列的伦理问题,互联网为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贡献价值的同时,也陷入了失序信息的伦理批判当中。这似乎也再一次引证了技术自身的风险逻辑:新技术降解旧有技术的弊端和危害,同时又引发新风险。对于互联网信息失序的伦理批评,学者们已经从多方面做了相当深入的研究,本章将主要采取文献综述的形式,梳理当下学者们对互联网技术的伦理批评当中最为突出和集中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
互联网技术
风险社会
伦理困境
作者简介:
张燕:
管理学硕士,国土资源土地整治中心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管理政策、土地整治实施监管与绩效评价。
相关报告
互联网技术与风险社会
风险社会的伦理建构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中双重关系的限制、困境及其选择——一项基于城乡社会工作者的实证研究
对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的再度思考
国家治理视域中发展伦理的反思及其范式构建
互联网技术概论
网络捐赠成为慈善金矿 良性发展呼唤透明化
风险社会的城市安全与包容性增长
社会风险与消防风险治理模式
海洋渔业“双转”政策与风险社会中的渔民——以渔民为视角的考察
文章目录
第一节 网络谣言泛滥
把关机制弱化——鱼龙混杂
身份虚拟——大胆自由发言
实时性——信息失真
群体思考——主观性强
第二节 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现象的本质
网络暴力形成的原因
第三节 网络极端民族主义
网络民族主义
极端民族主义
网络极端民族主义的危害
第四节 协同过滤与群体极化
协同过滤使得表达自由失去多元选择的机会
群体极化使得网络民意走向一个个极端的意见群落
第五节 网络霸权的存在威胁话语表达自由
文化霸权
语言的霸权和隔膜
经济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