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上海市共享发展与社会质量

作者:
张海东
出版日期:
2016年4月
报告页数:
10页
报告字数:
9380字
所属图书:
上海社会质量研究(2010~2013)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社会质量概念和理论把握到了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本质所在。在社会质量的概念和理论体系中,社会发展被理解为人的发展,或者是个体的自我实现过程。这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和宗旨是一致的。早期的片面发展观之所以被人们抛弃,根本的一点在于它没有真正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和目标。单纯经济增长的经济发展观是只见物不见人,只有经济发展,没有人的发展,这种发展观没有真正理解社会发展的真意。社会发展的本质和目标归根结底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彻底解放,而社会质量理论所蕴含的思想与此并行不悖。

社会质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理论层面上来说,社会质量是一种全新的衡量社会发展的理念和新的研究范式。它摒弃的是单纯经济增长的片面发展观,沿着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谋求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福祉。从社会政策层面来说,社会质量的研究指向社会政策的制定,社会质量理论及其指标反映了一个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状况,它涉及政府在收入保障、住房、公共卫生和教育等领域中的政策制定活动。因此,社会质量的政策蕴涵十分明显,它追求社会政策的制定应该朝向全体社会成员共享人类社会发展成果的目标。

通过上海社会质量的实证研究,笔者认为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进行贯彻。

关键词:

上海市社会质量共享发展

作者简介:

张海东:哲学博士、社会学博士,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从事社会发展与社会质量研究、社会分层与社会不平等问题研究。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质量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等,在社会发展与社会质量、社会不平等问题领域发表论文、出版著作(译著)20余篇/部。出版的主要著作有《社会质量研究:理论、方法与经验》(2011)、《上海社会质量研究(2010~2013)》(2016)等。发表的论文包括《城市居民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态度研究》(《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4期)、《社会质量研究及其新进展》(《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3期)、《城市居民疏离感问题研究——以2010年上海调查为例》(《社会学研究》2014年第4期)等。

文章目录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全面提高社会质量
  • (一)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就是维护公平正义
  • (二)公平正义是社会质量理论的根本诉求
  • (三)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全面提高社会质量
推进以提升社会质量为导向的社会政策建设
  • (一)社会政策从碎片走向整合
  • (二)社会政策从零碎走向系统
  • (三)社会政策从解决问题到提升社会质量为主旨
基于社会质量取向的社会治理创新
  • (一)何为好社会
  • (二)主体与结构二元分化的社会状况测量模型
  • (三)社会质量 均衡主体与结构关系的测量模型
  • (四)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的社会质量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