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大龄未婚男性的议婚经历、认知与计划

作者:
王跃生
出版日期:
2015年9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0735字
所属图书:
中国人口性别结构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上、下册)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议婚是完成婚配的必经阶段,一般来说,议婚失败是农村男性处于未婚状态的直接原因。传统婚礼礼节中,议婚也被称为议亲,它是商议婚娶的最初阶段,涵盖六礼中的纳采、问名和纳吉三个阶段。由男方派人到女方家提亲开始,经过换帖、卜吉、合婚、相亲等程序,到订婚为止。议婚研究与择偶研究有密切关联。从宽泛意义上看,议婚和择偶没有明显区别,都是指“寻求结婚对象以完成婚配”的意思,但重点不一:议婚强调潜在婚姻当事人双方的“议”(商讨、商议),择偶则更强调潜在婚姻当事人一方的认知和行为。择偶标准是择偶研究的热点,它是择偶行为的关键事项,同样也与议婚行为具有密切关系。议婚与婚姻圈研究也有一定联系。“关系圈”“交流圈”被认为是影响婚姻圈的重要因素,民间的婚姻介绍人,俗称红娘或媒人,被称为“婚姻关系人”。“关系圈”“交流圈”和“婚姻关系人”是农村未婚男性议婚行为的重要资源。

尽管择偶、婚姻圈研究部分涉及议婚,但直接详细考察议婚行为的研究不多,以贫困地区农村大龄未婚男性为研究对象的议婚行为研究也比较缺乏。把握贫困地区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议婚行为特征有助于理解其失婚原因、失婚对个体和家庭的现实影响、对社区和社会公共安全的潜在影响,也有助于应对策略研究,对于提升大龄未婚男性的生活质量和促进当地社会安全具有一定意义。

本章主要使用调查数据并结合调查过程中的观察和访谈材料,聚焦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议婚行为,力求更深入掌握他们的议婚行为特征,更全面地理解他们婚姻状态的原因与后果。

关键词:

中国人口性别失衡大龄未婚男性性别构成

作者简介:

王跃生:0 王跃生 1959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与家庭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制度人口学、家庭人口学和历史人口学。已出版《十八世纪中国婚姻家庭研究》《社会变革与婚姻家庭变动》《中国当代家庭结构变动分析》《制度与人口》等专著。目前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社会转型初期中国家庭结构和代际关系变动研究”等课题,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项目“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家庭人口变动、问题和对策”首席研究员。

文章目录
·第一节 概念、数据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 议婚经历
  • 谈对象经历
  • 被介绍对象经历
  • 年龄与议婚经历
第三节 议婚认知
  • 恋爱失败的原因自评
  • 入赘意愿、被介绍入赘经历和失败原因
·第四节 未来婚姻期望
·第五节 议婚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六节 结语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