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解读首期《中国自然观察》报告

作者:
闻丞 王昊 顾垒 史湘莹 胡若成 罗玫 钟嘉
出版日期:
2017年4月
报告页数:
27页
报告字数:
22117字
所属图书:
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6~2017)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信息本底状况缺乏或者不公开,一直是生态保护的根本问题,由此导致科学决策、成效评估和公开监督没有基础。在环境领域也掀起信息化和大数据的高潮之时,《中国自然观察2014》应运而生。这是一份针对中国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状况的研究报告,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中国观鸟组织联合行动平台和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这份报告依据的是上述机构多年积累和公开发布的数据,尝试从独立视角给公众和决策者解读与勾绘最近十多年来中国自然生态的变化图景。本文将就这篇报告的主要结论和其背后的含义进行解读。依照原报告的结构,就我国森林的信息公开状况,比较其变化的整体情况和空间分布主要内容;分析我国最受关注的濒危物种的研究状况和分布格局;对自然保护区作为一个重要保护手段从空间分布上的保护成效予以评估。此报告的主要结论包括:我国重点保护物种名录未能及时覆盖我国的濒危物种,亟须更新;民间的自然观察填补了物种的分布和数量统计的大量空白,是物种和生态系统基本信息收集和保护成效监督监测的可靠力量;在保护区难以覆盖的地区,特别是东部人口密集地区,应尽量建立新的保护区或者建立以当地居民和公众参与为主体的保护小区;生态信息公开和长期的生态系统及物种研究与监测都迫在眉睫。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GAP分析物种分布预测

作者简介:

闻丞: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保护与研究主任。

王昊: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讲师。

顾垒: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科学顾问。

史湘莹: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项目经理,执行主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

胡若成: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项目助理。

罗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在读。

钟嘉:中国观鸟组织联合行动平台理事长。

文章目录
·生态系统与物种多样性信息公开现状
森林观察
  • 1.森林面积
  • 2.保护区森林保护成效
物种观察
  • 1.濒危物种保护状况评分
  • 2.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名录的空缺
·保护区观察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