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禁止开发区划分标准及其相关人口政策研究
作者:
贡森
苏杨
出版日期:
2011年5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字数:
17460字
所属图书:
民生为向:推进包容性增长的社会政策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05.297-314
贡森
苏杨
摘要:
目前,对主体功能区划分中作为起点的禁止开发区的确定标准存在谬误:直接衔接现有保护区域,将资源价值、功能和保护需要不同的各类保护区域等同视之并忽视了我国各类保护区域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合理性和可行性角度分析,目前的保护区域既无必要也无可能都作为禁止开发区,即便其中保护要求相对较严的自然保护区亦然。建议在划分禁止开发区时细致考虑各类保护区域特点:或者重新拟定禁止开发区的确定标准,和其他功能区的划分一样通过一套指标体系来确定;或者理顺保护区域管理体系并解决保护区域在分类、土地权属和规模等方面的问题后,再将其与主体功能区划中的禁止开发区标准衔接。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主体功能区划
划分标准
禁止开发区
作者简介:
贡森:
苏杨:
相关报告
中国城市人口划分标准问题研究
两种政治“理想类型”的划分
2018~2019年中国自然保护大事记
2005年中国农村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社区情况
四川社区保护地建设
四川自然保护区管理
解读首期《中国自然观察》报告
民间组织致信两会代表:请为长江鱼类留住最后的家园
从水椰林被毁事件看海南海防林的保护
开发狂潮中自然保护区向何处去
文章目录
·
目前禁止开发区的划分标准不妥
自然保护区整体作为禁止开发区不尽合理且很难付诸实践
合理性分析 目前的文化与自然遗产体系成员大多数不必整体禁止开发
可行性分析 地权不清、面积过大且相关法规不支持使得将自然保护区整体禁止开发不可能付诸实践
总结
目前条件下调整禁止开发区划分标准及相关人口政策的建议
应及时合理可行地调整禁止开发区划分标准
应在保护区域体系理顺后再分区衔接禁止开发区划分标准
目前情况下不宜对禁止开发区的原住民作出以外迁为主的政策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