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一个也不能少:基于信任关系的自组织网络建立
作者:
张灵敏
出版日期:
2017年5月
报告页数:
9页
报告字数:
4154字
所属图书:
陪伴与成长:返乡工伤者的发展之路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05.58-66
张灵敏
摘要:
工伤探访是惠民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建构返乡工伤者自助互助网络的必经之路,只有通过探访过程中的传播,才能够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关系网络。因此,对于惠民的工作人员来说,工伤探访就是一个与返乡工伤者及其家人进行交流的过程,在这样一回生二回熟的交流中,惠民与越来越多的返乡工伤者建立起牢固的信任关系,他们抱着“一个也不能少”的信念,凭着一双腿走遍尚嵇、新民等周边村镇,四处打听返乡工伤者的信息和住处,争取能够为每一个返乡工伤者送去他们的关心和服务。同时,他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总结出了属于自己机构的工作经验。
关键词:
信任关系
惠民互助服务
自组织网络
自助互助
作者简介:
张灵敏:
女,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博士。研究方向为劳工健康、传播人类学、社会发展、健康传播。
相关报告
社区自组织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意义
“惠民”模式的精准扶贫是否可以推行?
初见之回忆——工伤工友自述录
王发明:一个工伤者的重生故事
惠民从这里开始
返乡工伤者的生存状态缩影——惠民的第一次实地调查
社会改变与社会认同:惠民的自立助人
信任的概念与解释
信任:一种社会现实
社会危机事件的信任求解
文章目录
·
我们被误认为是传销骗子
·
破冰——工伤疾痛的主动披露
·
耐心倾听,仔细观察,对症下药
·
以目标地点为中心的小群体式探访
·
一个也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