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试点进程比较:一个解释框架

作者:
高静华
出版日期:
2018年12月
报告页数:
11页
报告字数:
8622字
所属图书:
社会建设研究(第八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从中央政府的重视程度、地方政府的试点意愿、政策对象的试点意愿三个维度构建一个可解释的理论框架,对四种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试点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试点进程快慢是多种力量综合抗衡的结果。某项社会保障政策试点,如果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推进意愿强烈,即使改革对象意愿较弱,在中国的威权体制下,依然有可能顺利进行;如果地方政府和改革对象意愿较弱,即使中央政府非常重视,但由于地方政府试验的积极性不足,不够配合或不作为,也会影响改革进程;相反,如果某些政策特别受百姓欢迎,即使地方政府意愿一般,也会在汹涌民意的诉求之下,大大加快改革进程。通过试点制定社会保障政策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但中央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避免长期“试而不定”,同时投入改革成本,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关键词:

养老保险政策试点主体意愿

作者简介:

高静华:高静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

文章目录
·问题的提出
·文献综述
基本养老保险试点政策比较
  • (一)试点政策
  • (二)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试点的相同点
  • (三)政策试点的不同
·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试点改革的解释框架
结论与启示
  • (一)试点进程快慢是多种力量综合抗衡的结果
  • (二)通过试验制定政策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
  • (三)加强顶层设计避免长期“试而不定”
  • (四)投入改革成本,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