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国有银行信贷调查和审查过程中的社会指示器与社会规范

作者:
陈一豪
出版日期:
2017年5月
报告页数:
23页
报告字数:
22216字
所属图书:
经济社会学研究 第四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信贷调查和审查过程中,国有银行的规章制度规定了许多程序上的指示器,或说信号,来判读企业的贷款风险,以决定是否放贷以及贷后的管理行为。但在具体的运作中,贷款活动又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社会规范的影响。

本文从HY支行入手,详细描述了其特殊的“二元性”贷款结构,这主要是特殊的“行业指示器”因卸责机制而变异为“所有制指示器”而形成的。在理想型的信贷调查和审查中,财务报表作为最核心的正式指示器是受到广泛质疑的,但这并不会产生类似“柠檬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由于各家银行的解读报表能力的差异,以及各种社会规范的影响,较弱的银行会寻找替代性的“人品”等非正式指示器来预防贷款风险,那些较为诚实的借款者并不会完全被逐出信贷市场。

本文在详细描述了国有银行信贷调查、审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正式指示器的同时,阐述了这些正式指示器出现的变异,分析了各种社会规范作用下所出现的替代性的“非正式指示器”,并对卸责机制和微观制度的稳定性做了简单讨论。

关键词:

社会规范社会指示器卸责

作者简介:

陈一豪:社会学硕士,就职于上海银行北京分行。

文章目录
·问题的提出
·资料获得方法和研究框架
A省商业银行和HY支行信贷总体现状
  • (一)贷款及收入结构
  • (二)贷款正式流程
正式规范中的技术指示器
  • (一)准入
  • (二)审查
  • (三)对授信总额度的影响
  • (四)与定价的关系
  • (五)财报的作用与失灵
实际运行的客户选择机制
  • (一)何为“竞争性客户”、“非竞争性客户”?
  • (二)所有制指示器——隐藏在行业地位背后的选择机制
“卸责”
  • (一)流程的局限性
  • (二)非正式制度的侵蚀
  • (三)对“卸责”行为的简要概括
“人品”指示器
  • (一)欺诈者、商人和朋友
  • (二)人格化的信息与获取渠道
·为什么没有出现“柠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