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贷调查和审查过程中,国有银行的规章制度规定了许多程序上的指示器,或说信号,来判读企业的贷款风险,以决定是否放贷以及贷后的管理行为。但在具体的运作中,贷款活动又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社会规范的影响。
本文从HY支行入手,详细描述了其特殊的“二元性”贷款结构,这主要是特殊的“行业指示器”因卸责机制而变异为“所有制指示器”而形成的。在理想型的信贷调查和审查中,财务报表作为最核心的正式指示器是受到广泛质疑的,但这并不会产生类似“柠檬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由于各家银行的解读报表能力的差异,以及各种社会规范的影响,较弱的银行会寻找替代性的“人品”等非正式指示器来预防贷款风险,那些较为诚实的借款者并不会完全被逐出信贷市场。
本文在详细描述了国有银行信贷调查、审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正式指示器的同时,阐述了这些正式指示器出现的变异,分析了各种社会规范作用下所出现的替代性的“非正式指示器”,并对卸责机制和微观制度的稳定性做了简单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