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体制分割与农民子女的市民化研究
作者:
李丁
出版日期:
2017年5月
报告页数:
33页
报告字数:
27025字
所属图书:
跳出农门:农民子女的职业非农化与身份市民化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05.139-171
李丁
摘要:
本文从初职单位性质、现职单位性质、现职雇用类型、非农户籍获得四个方面对农民子女“市民地位”获得与分化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子女的市民化水平远远滞后于职业非农化水平,非正规就业是他们实现职业非农化的主要形式。实现了职业非农化的农民子女半数在个体私营单位工作,三分之一以上属于自雇劳动者,有固定职业且签订合同的比例不足20%。在户籍非农化方面更令人失望,1960年代到现在,户籍非农化水平并无显著提高。几十年积累下来,农民子女中获得非农户籍的比例仅17.6%,各个队列之间的差异很小。
关键词:
户籍
市民化
农民子女
作者简介:
李丁: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
相关报告
中国农民子女分化流动的制度背景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意义
职业分化和社会流动研究综述
农民子女的职业分化机制
农民子女的社会地位获得分析
2019年流动人口社区融合测量、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研究报告
关于顺义区农转非工作的调研报告
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代际流动:户籍与教育的视角
新“土客”关系中的权利冲突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体制分割与市民地位
第二节 市民地位获得及其队列变化
初职工作单位
现职工作单位
雇佣关系类型
第三节 户籍非农化机会与机制
户籍非农化的描述
户籍非农化的机制分析
·
第四节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