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社工模式及减贫效应——基于贵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的探讨

作者:
周芳苓 杨春香 雷陈陈
出版日期:
2019年6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2869字
所属图书:
贵州社会发展报告(2019)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导向,利用有关资源嵌入的理论与方法,深入探索“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社工模式及减贫效应,寻求有益于促进深度贫困地区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与启示,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分析认为,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抓手的农村改革,呈现“胆子太小”“步子太慢”“票子太紧”“政策太死”的尴尬局面。“田园综合体”建设既要处理好“政策”与“实践”的内在关系,又要处理好“举措”与“思路”的差异特征,还需要探寻社工理念、社工人才、社工服务等社会性资源自觉嵌入“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有效整合机制,为推进地方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提供典型“样板”。

关键词:

田园综合体社工模式减贫预期脱贫效应

作者简介:

周芳苓: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三级);社会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贵州省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社会学、人口社会学。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15项、省领导圈示及其他各类课题20余项;独立出版学术专著2部;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科研成果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多项成果获得中央宣传部采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杨春香: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政策与社会治理。

雷陈陈: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公共管理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

文章目录
“田园综合体”建设:问题提出与文献概要
  • (一)问题提出
  • (二)文献简述
“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社工模式:基本构想与嵌入设计
  • (一)基本构想
  • (二)嵌入设计
“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社工模式:发展预期与减贫效应
  • (一)发展预期
  • (二)减贫效应
研究结论与现实思考
  • (一)研究结论
  • (二)现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