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深圳社会组织助力精准扶贫:现状、成效与趋势

作者:
刘峰 姚楠
出版日期:
2019年1月
报告页数:
22页
报告字数:
15851字
所属图书:
深圳社会组织发展报告(2018)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精准扶贫是2018年度中国公益领域分量最重的关键词之一。社会组织作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成为推动我国精准扶贫事业的重要生力军。深圳社会组织在带动相对贫困地区实现脱贫、促进本市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圳市、区(新区)两级慈善会是筹集社会扶贫资金的主渠道,基金会倡导人人公益和“商业向善”,引导个人捐赠和企业捐赠流向扶贫领域;社会团体通过加强扶贫项目的专业化、透明化,逐步打造公信力;行业协会商会助力产业扶贫;民办非企业单位则持续创新帮扶模式,一大批社会企业涌现。与此同时,社会组织专业化程度和扶贫精准化、社会组织扶贫的本地化水平与扶贫模式的延续性、社会组织扶贫的可持续性与扶贫任务的艰巨性都存在明显的差距。而商业与公益融合、金融与扶贫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与扶贫融合将是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助困的三大趋势。因此,进一步增进深圳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广度、深度、强度,构建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对助力2020年国家精准扶贫攻坚战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企业对口帮扶精准扶贫

作者简介:

刘峰: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公益研究中心公益文化部主任;

姚楠: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公益研究中心公益文化部分析员。

文章目录
深圳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助困的政策环境分析
  • (一)政策与社会环境分析
  • (二)深圳带动相对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责无旁贷
  • (三)深圳率先实现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势在必行
深圳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助困的现状与亮点
  • (一)市、区(新区)两级慈善会:扶贫社会资金筹集的主渠道
  • (二)基金会:响应扶贫济困,倡导人人公益与商业向善
  • (三)社会团体:逐步专业化、透明化,打造公信力
  • (四)民办非企业单位:创新帮扶模式,助力可持续扶贫助困
深圳社会组织助力扶贫助困的挑战
  • (一)社会组织专业化程度与精准扶贫存在差距
  • (二)社会组织扶贫的本地化水平与扶贫模式的延续性存在差距
  • (三)社会组织可持续性与扶贫任务的艰巨性存在差距
深圳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助困的发展趋势
  • (一)商业与公益在公益组织扶贫领域的融合、渗透
  • (二)金融与社会组织扶贫助困的融合
  • (三)互联网、大数据与社会组织扶贫助困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