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结语 研究的发现和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作者:
李培林
出版日期:
2013年9月
报告页数:
10页
报告字数:
8833字
所属图书:
当代中国民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研究的发现:消费不振主要受收入、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因素的影响;就业要关注非正规就业、 第二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和统计监测问题;社会保障要重视农民工群体、医疗保障普及和未来养老风险;社会建设需要重构社会支持网;中国未来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将更加体现在劳动力素质上;历史逻辑决定农民工的积极社会态度;家庭养老将依然是我国主体的养老方式。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关于大众消费阶段的问题;关于就业和低成本劳动时代逐渐结束的问题;关于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问题;关于社会分层和流动的问题;关于“改革开放的孩子们”的问题;关于我国未来发展动力问题。
关键词:

劳动就业社会分层研究发现提出问题

作者简介:

李培林:博士,研究员,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研究领域:发展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工业社会学。主要研究成果:《村落的终结》(专著)、《社会结构转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学分析》(专著)、《和谐社会十讲》(专著)、《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专著)、《转型中的中国企业:国有企业组织创新论》(合著)、《新社会结构的生长点》(合著)、《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问题研究》(合著)、《国有企业社会成本分析》(合著)、《中国社会发展报告》(主编)、《中国新时期阶级阶层报告》(主编)等。

文章目录
研究的主要发现
  • 1.消费不振主要受收入、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因素的影响
  • 2.就业要关注非正规就业、第二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和统计监测问题
  • 3.社会保障要重视农民工群体、医疗保障普及和未来养老风险
  • 4.社会建设需要重构社会支持网
  • 5.中国未来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将更加体现在劳动力素质上
  • 6.历史逻辑决定农民工的积极社会态度
  • 7.家庭养老将依然是我国主体的养老方式
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 1.关于大众消费阶段的问题
  • 2.关于就业和低成本劳动时代逐渐结束的问题
  • 3.关于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问题
  • 4.关于社会分层和流动的问题
  • 5.关于“改革开放的孩子们”的问题
  • 6.关于我国未来发展动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