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古典哲学视域中的幸福
作者:
郭春牛
出版日期:
2013年5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字数:
10500字
所属图书:
城市社会转型与幸福感变迁(1978~2010)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05.50-61
上海大学“城市社会转型与幸福感变迁”课题组
摘要:
在中国古汉语之中,“幸”与“福”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将“幸福”二字连用并作为一个独立概念来用是较为晚近的事。汉语中的“幸福”大致相当于英文中的happiness一词,而happiness自然也包含有pleasure的意思。人的幸福感往往需要通过“乐”的形式来呈现,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对于中国古代幸福观的考察自然需要且应当以“乐”为线索。通过对于中国古典哲学中各种“乐”的分析与阐释,我们大致可以从中窥见中国古典哲学对于幸福的理解与诠释
关键词:
幸福
中国古典哲学
中国古代幸福观
“乐”
作者简介:
郭春牛: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相关报告
人文之都·休闲之都·健康之都
幸福的概念与理论
发展视角下社会资本对幸福的作用
导论:幸福的朝向
西方哲学视域中的幸福
中国近代以来幸福的社会之维
导论:中国历史脉络中的宗教观与幸福观
消费主义的焦虑与寻找幸福:佛教信仰的悖论(2000~2010)
导论:目的理性笼罩下的幸福感
居家生活成为幸福的源泉——20世纪80年代对幸福生活的想象
文章目录
·
“箪食瓢饮”的幸福
·
“道法自然”的幸福
·
“长生久视”的幸福
·
“证成涅槃”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