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乡下人进城”,一种宗教,或者一个魔咒——近二十年文学创作中“乡下人进城”现象的幸福感考察
作者:
徐洪军
曾军
出版日期:
2013年5月
报告页数:
23页
报告字数:
19016字
所属图书:
城市社会转型与幸福感变迁(1978~2010)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05.102-124
上海大学“城市社会转型与幸福感变迁”课题组
摘要:
“乡下人进城”真正成为问题应该说是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而逐渐凸显出来的。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最为集中地将“乡下人进城”作为表现主题,应该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情。农民工题材文学、打工文学、底层文学都与这一主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这一章,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是:这样一个创作丰富、引人注目的文学潮流,对“乡下人进城”之后的生命状态进行了怎样的抒写?“乡下人”为什么“进城”?他们“进城”之后是否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幸福?如果没有,那是什么阻碍了他们对幸福的寻找?
关键词:
幸福感
农民
文学创作
乡下人进城
作者简介:
徐洪军:
曾军:
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
相关报告
中国民众安全感、获得感与幸福感的提升路径
“幸福感”与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的新方向——以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为例
2020年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河南省外出务工人员的压力与幸福感调查报告
2013年北京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
媒体中信息的情绪选择及其影响
河南省城市居民幸福感研究报告——以郑州市为例
中国城乡家庭婚姻满意度调查报告
2014年广州市居民幸福感状况研究报告
白领青年的人际关系及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对北京IT行业8名白领青年的深度访谈
杭州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研究
文章目录
到城里寻找幸福 “进城”成为“乡下人”的一种宗教
(一)时代变化
(二)个人区别
幸福远非想象中的那样美好 “进城”成为“乡下人”的一个魔咒
(一)“城里不是家”——第一代农民工“进城”后的生命状态
(二)“乐不思蜀”与无法进入——第二代农民工“进城”之后的生命状态
我在哪里错过了你?
(一)影响第一、二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共同因素
(二)影响第二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因素
(三)影响从农村进入城市的知识分子的幸福感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