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们如何实现共同幸福?
作者:
徐洪军
曾军
出版日期:
2013年5月
报告页数:
11页
报告字数:
9446字
所属图书:
城市社会转型与幸福感变迁(1978~2010)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05.125-135
上海大学“城市社会转型与幸福感变迁”课题组
摘要:
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经过近三十年的社会实践,这一理论的确极大地刺激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推动了我国经济尤其是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深入,贫富差距逐渐扩大的现实却使得“共同富裕”的目标显得是那样遥远。与“共同富裕”比较起来,“共同幸福”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追求。富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实现幸福,但是,富裕却永远不能等同于幸福。除了物质的满足之外,幸福至少还应该包括文化的平等、人格尊严的平等以及内心世界的诗意与丰盈。那么,在承认贫富差距尤其是城乡差距存在的前提下,我们如何实现“共同幸福”?因为幸福是一个涉及个体差异的概念,在这里,我们不能也不想探讨每一个社会成员之间幸福感的差别如何消除,我们只希望能够从社会层面上尝试分析如何实现城乡之间的“共同幸福”。从总体上来讲,我们认为,要实现城乡之间的“共同幸福”,必须纠正对城市化的片面理解,进一步加快农村现代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落实城乡一体化战略。如果仅仅实现了城市现代化,那么,我们的现代化还远不完善,因为,没有实现中国最大多数人的现代化无论如何也谈不上完整的现代化。而且,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态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农村生态来养护它。
关键词:
城市
农村
现代化建设
共同幸福
作者简介:
徐洪军:
曾军:
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
相关报告
社会功能:“农民工”的巨大贡献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与收入分配调查报告(2011)
河南省社会保障发展与收入分配状况调研报告
21世纪初年(2001~2012)中国婚姻文化嬗变研究
游离在农村和城市之外的社会保障权利
城乡收入差距分析的新方法和对1986~2003年中国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分析
2018~2019年安徽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经济体制改革对人口迁移和流动的影响
结论与讨论
构建中国民族学的话语体系
文章目录
·
取消专门针对“乡下人”的歧视性社会制度
·
投入更大的精力进一步加强农村经济建设
·
投入更大精力振兴农村教育、提高乡村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