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从精英走向大众:2002年中国高等教育政策分析

作者:
高书国
出版日期:
2004年11月
报告页数:
29页
报告字数:
28279字
所属图书:
中国人口文化素质报告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马尔·特罗(M.Trow,1926~)对于高等教育发展理论做出重大贡献,最突出的是他在60年代末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将高等教育划分为“英才”(Elite)、“大众”(Mass)、“普及”(Universal)三个发展阶段。这一理论对于国际高等教育产生重要影响,并成为分析研究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经典理论。按照马尔·特罗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结构-历史理论”,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50%视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本文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进行了评析。
关键词:

高等教育政策保障机制大众化政策

作者简介:

高书国: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战略室主任、副研究员。

文章目录
2002年 中国实现“大众梦”
  • (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目标
  • (二)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特点
  • 1.跨越式发展
  • 2.补偿性增长
  • 3.综合性效益
  • 4.多样化结构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保障机制
  • (一)政策保障
  • (二)质量保障
  • (三)投入保障
  • (四)后勤保障
  • (五)体制创新
  • (六)建设重点大学
  • (七)救助贫困学生
  • (八)就业指导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积极作用
  • 1.高等教育大众化扩大了入学机会,拉动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水平教育的需求
  • 2.高等教育大众化改善了高层次人才培养结构,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 3.高等教育大众化直接拉动高等教育投资与消费,增加和扩大了高等教育资源,为高等教育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 4.高等教育大众化缓解了数百万高中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创造了上百万个就业岗位
  • 5.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高,高等学校初步成为我国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的强大生力军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道路的国际比较
  •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比较
  •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实现速度比较
  •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实现途径比较
  • (四)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