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青年志愿者群体研究报告

作者:
郭新保 王赢 曹仕涛 黄宝琪
出版日期:
2016年2月
报告页数:
23页
报告字数:
11256字
所属图书:
北京青年社会结构变化与共青团工作改革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共青团中央自1993年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得到了广大青年的积极响应,得到了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北京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在全国起步早、发展快,历经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APEC会议等重大活动历练,紧密结合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设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的微笑已经成为北京最好的名片。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是时代赋予包括青年志愿者在内的首都青年的重要使命。站在新起点,准确把握该群体的新特点、新变化、新需求,推动青年志愿者为首都新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是新时期北京共青团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

研究报告志愿服务青年志愿者

作者简介:

郭新保: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副秘书长、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秘书长。

王赢:王赢,北京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副主任。

曹仕涛:北京志愿服务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为志愿服务。

黄宝琪:黄宝琪,北京团市委信息中心干部。

文章目录
·群体总量
·抽样方法
群体特征
  • (一)首都青年高度认同志愿理念和行动
  • (二)党团员是青年志愿者的主要力量
  • (三)青年志愿者学历层次整体较高
  • (四)青年志愿者的自我评价理性平和
  • (五)多数青年志愿者是普通青年,非京籍青年占有相当比例
  • (六)奉献爱心是参与服务的主要动机
  • (七)首次参与志愿服务集中在中学、大学时期
  • (八)服务领域多元,社区、环保、大型赛会类志愿服务参与度高
  • (九)志愿服务频次不高、时间不长,常态化程度偏低
  • (十)志愿服务的组织化特征明显,社会化程度偏低
  • (十一)志愿服务项目吸引力和组织能力不足
  • (十二)培训力度直接影响志愿者服务效果
工作思考
  • (一)提高志愿服务社会认可度,为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营造良好氛围
  • (二)大力加强志愿服务文化建设,为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提供思想引领
  • (三)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组织和项目的孵化能力,为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提供广阔舞台
  • (四)加强志愿服务平台建设,为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 (五)加强志愿者保障机制建设,为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解决后顾之忧
工作方法
  • (一)深入挖掘社区服务需求,推动志愿服务走进生活
  •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大对青年志愿精神、志愿文化的普及宣传
  • (三)以政府购买项目和小微志愿服务项目为支撑,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
  • (四)以“志愿北京”信息平台为载体,促进志愿服务的信息化发展
  • (五)以社区青年汇等公共空间和公益机构为主阵地,推动志愿服务终端平台的建设
  • (六)以青年志愿者培训为抓手,促进志愿服务人才建设
  • (七)以青年党员团员为引领,带动全体青年共同参与
  • (八)加强学校志愿服务工作,从源头上壮大志愿者队伍
  • (九)实施“志愿家庭”计划,创新志愿服务社会动员方式
  • (十)以重大活动为契机,动员青年志愿者服务国家、奉献人民
  • (十一)以实名注册志愿者保险为主干,健全志愿者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