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第三部门的新成员:企业(家)基金会
作者:
康晓光
冯利
出版日期:
2011年1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字数:
16249字
所属图书:
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1)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01.113-130
康晓光
冯利
摘要:
本报告的主题是第三部门的新成员——企业(家)基金会。讨论的主要内容是新成员出现意味着资本参与公益的新型组织方式;新成员的出现背景是市场化改革;新成员在理念、资源和手段上都有新颖的表现,但新成员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治理结构、公益性和专业化等方面的缺陷。但是,这些缺陷不能埋没新成员带来的深刻变化,我们仍然能够看到新成员正在引领第三部门走向慈善资本主义,学习私营部门的手段,让公益资源更加有效利用。同时,新成员的出现和不断壮大还会影响本土第三部门发展的宏观格局,政府和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且越来越联合,而海外力量将逐渐削弱。可以看出,新成员的出现对本土第三部门产生的影响是系统的、非常深刻的。
关键词:
市场化改革
第三部门
企业化管理
新成员
企业(家)基金会
作者简介:
康晓光:
冯利:
相关报告
中国社会福利的内卷化及发展——中国市场化转型中社会福利制度的变迁
产权的不同意涵与产权神话——对王庆明和蔡伏虹论文的评论
导言
经济体制改革报告
市场化改革与社会网络资本收入分层效应
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报告
环卫行业市场化改革与政府管制研究
2019~2020年江阴市推动公用事业领域市场化改革评估报告
第三部门中的社会创新
韩国第三部门发展经验初探
文章目录
·
横空出世 企业(家)基金会
·
追根溯源 市场化改革
行为表现 理念、资源、手段
理性的理念
从容的资源
企业化管理
·
润物细无声 走向慈善资本主义
·
连锁反应 触动本土第三部门宏观环境之变
面临的问题
问题一 内部治理
问题二 公益性
问题三 专业化
问题四 行业认同
·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