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地域社会的生产生活模式都是由其特有的地域文化形态所指引的,文化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理念出发点,以工业文化为核心的文明构成了工业文明,而以生态文化为核心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则形成了生态文明。我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民爱物”等思想,就是生态文化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从哲学层面来思考人与自然的系统性关系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这一古老的命题中。《易传》认为,人和万物一样是秉受了天地之大德而生,因而天、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人只有做到“与天地和其德,与日月和其明,与四时和其序”,才可以把握天道,达到自由。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既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发扬,又体现了对传统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相关问题的深刻反省与批判,它扬弃了工业文明“人统治自然”的价值观,强调人类发展要服从生态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改变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强调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改变了“物质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强调有节制地积累物质财富,崇尚适度消费和精神文化享受,追求既满足人类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环境的生活方式。一般认为,生态文化是一种否定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的文化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