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老龄社会活跃老化的创新与前瞻——以台湾时间银行小区经验论析

作者:
刘宏钰 杨团 房莉杰
出版日期:
2013年7月
报告页数:
26页
报告字数:
17663字
所属图书:
当代社会政策研究(八)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随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价值观念日渐淡薄,“各人自扫门前雪”的个人主义愈发盛行,“养老”的相关议题,势必成为个人或政府未来所必须面对的沉重负担与难题。对高龄者而言,安定、熟悉且不需迁移的晚年生活,才是合宜的养老环境;持续的支持性服务,能够满足各种生活改变的需求,才能达到独立自主、心理安适与持续社会参与的活跃状态。西方社会推动的“时间银行”向来具有“小区”与“公民参与”的行动概念;由个人(点)、家庭(线)至小区(面),将个人小爱化为社群之大爱,将服务转化成为生活的一种习惯和运动;以时间银行成就一个共善、共融的友善小区氛围,以小区货币形式激发在地草根的力量,解决社会排除问题,进而促进非正式互助支持网络的建构。本研究以小区行动研究方式融入在地特色、因应地方需求,进行一场时间银行的实验行动,以具前瞻性与创新性的思维及作为,将时间银行的机制融入小区现有的志愿服务团体运作,借以增强依赖者及弱势族群的参与力、学习力与行动力,尤其是鼓励中高龄者善用个人丰富经验及圆融智慧积极从事社会参与,使之“退而不休,老有所为”,成为小区最为重要之资源与资产,为高龄少子化社会寻求更多的机会与可能,并为台湾小区的志愿服务运用,再度注入新的生命动力与创意展现。

关键词:

台湾时间银行活跃老化小区志愿服务

作者简介:

刘宏钰:

杨团:

房莉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社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专业委员会理事;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联合国发展研究所(日内瓦)访问学者、联合学者,伦敦经济学院东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社会政策理论、卫生政策、老年政策。

文章目录
前言
  • (一)研究背景与重要性
  • (二)研究目的
  • (三)待答问题
  • (四)名词释义
文献探讨
  • (一)时间银行的主要意涵与沿革
  • (二)时间银行的实施现况与模式
研究方法
  • (一)研究场域
  • (二)研究者角色
  • (三)方案设计
  • (四)资料搜集与分析
  • (五)研究历程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 (一)研究结果分析
  • (二)甲小区之互助园游券
  • (三)乙小区发展协会之互助币
  • (四)初步讨论
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