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价值观念日渐淡薄,“各人自扫门前雪”的个人主义愈发盛行,“养老”的相关议题,势必成为个人或政府未来所必须面对的沉重负担与难题。对高龄者而言,安定、熟悉且不需迁移的晚年生活,才是合宜的养老环境;持续的支持性服务,能够满足各种生活改变的需求,才能达到独立自主、心理安适与持续社会参与的活跃状态。西方社会推动的“时间银行”向来具有“小区”与“公民参与”的行动概念;由个人(点)、家庭(线)至小区(面),将个人小爱化为社群之大爱,将服务转化成为生活的一种习惯和运动;以时间银行成就一个共善、共融的友善小区氛围,以小区货币形式激发在地草根的力量,解决社会排除问题,进而促进非正式互助支持网络的建构。本研究以小区行动研究方式融入在地特色、因应地方需求,进行一场时间银行的实验行动,以具前瞻性与创新性的思维及作为,将时间银行的机制融入小区现有的志愿服务团体运作,借以增强依赖者及弱势族群的参与力、学习力与行动力,尤其是鼓励中高龄者善用个人丰富经验及圆融智慧积极从事社会参与,使之“退而不休,老有所为”,成为小区最为重要之资源与资产,为高龄少子化社会寻求更多的机会与可能,并为台湾小区的志愿服务运用,再度注入新的生命动力与创意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