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四川省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的实践探索
作者:
刘维嘉
出版日期:
2011年1月
报告页数:
5页
报告字数:
3702字
所属图书:
汶川地震灾后贫困村重建:进程与挑战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01.181-185
黄承伟
陆汉文
摘要:
四川省汶川特大地震的39个极重、重灾县中,有7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4个有扶贫任务的县,纳入国家10年扶贫规划贫困村2117个。地震发生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20余年的扶贫开发,区内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基本完善,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使2117个贫困村多年的扶贫开发成果毁于一旦,240万人口受灾,399个村因灾返贫,贫困发生率由灾前的11.68%上升到34.88%。灾情发生后,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扶贫办的有力指导下,全省扶贫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编制了《汶川地震四川省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合作开展了贫困村灾后重建试点,引导灾区2516个贫困村恢复重建工作。截至2010年4月底,共到位中央基金14.36亿元,由扶贫部门直接组织实施的贫困村1449个,其中开工1270个、完工513个;完成投资21.6亿元,占计划投资的69.53%。
关键词:
贫困村
灾后扶贫
灾后恢复重建
典型村
作者简介:
刘维嘉:
四川省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主任。
相关报告
灾后社会公共服务评估
UNDP“灾后恢复重建和灾害风险管理”项目中期回顾
从重建监测结果看贫困村恢复重建的成效与挑战
贫困村灾后重建路径探索——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民乐村实践
湖南精准脱贫对策研究(2012~2017)
湖南省深山贫影忧思录(2015~2017)
甘肃省贫困村社会现状调查报告
地震灾区贫困村农户生计资本研究
贫困村灾后重建资金投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精准扶贫与贫困村的内生发展研究
文章目录
以村级规划为基础编制贫困村灾后重建总体规划
(一)开展典型村村级规划
(二)编制完成贫困村灾后重建总体规划
组织典型村开展试点,总结积累经验
(一)合理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二)整合资源,集中投入
(三)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
(四)加强民主监督
(五)多部门协作
全面推进面上贫困村灾后重建
(一)全面开展贫困村村级规划编制工作
(二)用贫困村村级规划统揽贫困村灾后重建投入
(三)强化后续管理
进一步探索贫困村灾后扶贫的途径
(一)争取将《汶川地震四川省贫困村灾后扶贫总体规划》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二)开展贫困村灾后可持续生计发展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