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城市老年人社区互助养老方式:“时间银行”
作者:
袁修睿
出版日期:
2011年9月
报告页数:
10页
报告字数:
7450字
所属图书:
长寿的代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09.356-365
黄润龙
陈绍军
摘要:
根据本文研究的主题、 对象以及 “时间银行” 在我国运行发展的现实情况, 本文所指的 “时间银行” 是指狭义上的 “时间银行” 。 也就是说, 在社区中运作的 “时间银行” 主要就是指以社区居委会为纽带和桥梁, 由社区中相对年轻、 身体较好的老年人为身体状况较差的高龄老人提供志愿服务, 并将志愿服务的时间存入 “时间银行” , 积累起来, 等到自己需要他人服务的时候再从 “时间银行” 中 “提出” 之前积累的时间以获得他人的服务、 满足自身的需求。 以此形成社区互助养老的可持续发展, 以最小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收益, 以最节约资源的方式满足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的各种需求, 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最终达到延长老年人在社区生活的时间的目的。
关键词:
社区互助
互助养老
城市养老
作者简介:
袁修睿:
相关报告
农村社区服务的供给现状
社会治理的基层经验——走向居民共治:社区互助合作治理
我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及养老服务供给研究
城市公立机构养老服务满意度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模式研究
四川老龄化发展与城市养老服务研究报告
社区居家养老——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养老的新选择
社区互助养老的模式与现实困境
回顾:互助与互助养老的相关研究
农民合作组织与乡村治理——以蒲韩农民合作组织为例
文章目录
·
前言
概念界定及现状
1.“时间银行”概念的界定
2.“时间银行”在社区中运行的现状
社区“时间银行”对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意义
1.通过社区“时间银行”达成生活照料的“供需”平衡
2.通过社区“时间银行”达成精神照顾的“供需”平衡
社区“时间银行”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1.高龄失能老人参与“时间银行”面临“时间”只取不存的问题
2.时间储蓄计量的标准问题
3.“时间银行”储户能够提供的和需要的服务内容无法协调的问题
4.“时间银行”服务者的问题
5.社区“时间银行”的信任问题
6.“时间银行”的日常管理问题
7.“时间银行”运行中人员的不稳定问题
“时间银行”运行的建议
1.争取政府支持,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2.建立完整、系统的“时间银行”组织体系
3.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
4.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
5.“时间”的“支取”适当地向高龄老人和特困老人倾斜
6.与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合作
7.将“时间银行”发展为“家庭时间银行”
·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