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张文宏
机构: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个人简介:博士,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社会变迁研究会副会长、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分别获南开大学哲学学士、法学硕士和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天津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上海大学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经济社会学、社会问题、社会研究方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分层流动的和谐互动研究”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Social Network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代表作为《中国城市的阶层结构与社会网络》、《城市白领新移民研究》(合著)。
  • 特大城市“城市病”研究
    张文宏 出版时间: 2020年12月
    本书是张文宏主持的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特大城市‘城市病,的预防和治理”的最终结项成果。本书从社会系统论和社会整合论的视角出发,对性别、教育、社会保障、消费等层面的社会不平等现象,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社会区隔、社会歧视、精神健康、社会信任、社会冲突、社会安全等影响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些社会问题的成因和机制进行了学理和实证分析,为深入了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的特大城市社会问题提供了基础数据。
  • 城市白领新移民研究
    雷开春 张文宏 出版时间: 2017年06月
    本书是张文宏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市新移民问题研究”(05BSH054)的主要结项成果。与以往国内外移民研究的视角不同,本书所关注的城市新移民是指移居城市的中高层新移民或白领新移民,具体包括国家管理者、雇主、经理和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普通白领5个职业阶层。本书运用600份新移民的问卷调查数据,重点对城市白领新移民的社会流动、社会融合、社会信任、社会交往及主观生活质量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不仅与西方的“同化论”“族群文化论”“族群聚居区社会经济论”“社会资本论”等经典移民理论进行对话,还与国内学者的“二元社区”“虚拟社区”等范式进行比较,探索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超大城市白领新移民社会流动和社会融合的独特模式。本书的出版对推动中国的城市移民社会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 都市社会工作研究 第3辑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 著 ; 范明林 杨锃 执行主编 ; 张文宏 主编 出版时间: 2017年12月
    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治理需要充分依靠“四化”,即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专业社会工作作为社会治理社会化和专业化的重要手段、途径与媒介,在许多领域都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本辑《都市社会工作研究》中有不少文章就较为深入地探讨了作为一种专业和职业的社会工作在相关领域提供的专业服务,如《青少年癌症患者意义治疗研究》一文探讨了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相关内容,《从嵌入到互构: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儿童福利服务的实践探索》一文探讨了社会工作如何介入儿童服务,《学校社会工作服务嵌入研究》一文探讨了如何使专业服务与已有的教育体制相结合的问题,而《斡旋、渗透与整合》一文则在国内特有的信访领域探索了专业社会工如何有效介入,等等。更加可贵的是,这些文章开始思考与摸索在“当时当地”的情境中实践社会工作。无疑,这是社会工作本土化和在地化的有益尝试。
  • 开放边界的经济社会学
    刘世定〔法〕劳伦斯·罗兰-伯格(LaurenceRoulleau-Berger)张文宏 出版时间: 2020年07月
    本书旨在从若干侧面展现中法学者在经济社会学研究中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不仅体现为在研究领域方面打破了社会学和经济学之间的边界,而且体现在研究者们在理论和方法方面不囿于原有学科惯例的尝试中。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学科边界与方法;第二部分是有理论思考的经验研究,涉及生产组织、各类市场、产业集群、社会组织、企业家、技术扩散、迁移、政府行为等。研究者们力求从资料中提炼出更为一般的要素,从而超越地域,在更具普遍性的层面,和学术界展开对话。
  • 中国城市的阶层结构与社会网络(第二版)
    张文宏 出版时间: 2019年12月
    社会网络分析的概念和测量技术为理解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网状结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和测量工具。以阶级阶层分析为代表的地位结构观则为我们提供了社会结构分析的另外一种选择。将阶级阶层分析的理论模型和测量方法与社会网络分析的概念和分析技术结合起来研究中国社会的个人社会网络状况,不论对于阶级阶层理论的发展,还是网络分析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完善,都将做出一定的贡献。
  • 上海调查
    翁定军张文宏 张海东 副主编 ; 李友梅 主编 出版时间: 2013年03月
    本调查以上海新白领阶层为对象,从经济收入、居住条件、工作状况、家庭生活、家庭消费、社会交往、身心健康等各个领域全面展示上海新白领阶层在上海的生存状况,以揭示他们所面临的生活压力及他们的社会态度和社会信心。
  • 都市社会工作研究 第2辑
    范明林杨锃 执行主编 ; 张文宏 主编 出版时间: 2017年06月
    加强都市社会中社会工作领域的实务研究,促进社工学术界和实务界的交流,加强在丰富的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本土化社工知识的提炼,是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出版《都市社会工作研究》的宗旨和目的。第二辑主题是禁毒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社会救助与社会工作,内容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在药物滥用人员小组工作中的实践与应用、药物滥用者的非理性信念探究、家庭抗逆力生成研究、认知症患者配偶照顾者的负面体验与服务对策研究、救助机构流浪乞讨人员归家甄别流程研究、社会福利视角下的流浪救助服务模式研究等。
  • 都市社会工作研究 第5辑
    范明林杨锃 执行主编 ; 张文宏 主编 出版时间: 2018年12月
    老龄化及其伴随的社会现象越来越成为中国各大城市的突出社会问题。老年人晚年生活中的相关议题,如老年人的经济收入、赡养和照顾、心理抚慰、代际关系和社会交往、服务安排和提供等,无疑是政府部门、服务机构和科学研究单位需要共同关注和深入探讨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为此,《都市社会工作研究》(第5辑)除了在“学校社会工作研究”“家庭社会工作研究”“精神康复社会工作研究”等专栏发表相关文章,还重点推出《养老机构空间与老年人照护变迁的研究——以上海市民政系统公办Z 养老机构为例》一文。该文以时间变迁为维度,比较深入地分析了在不同时空背景下,机构养老的空间格局与服务对象需求变化的耦和关系。相信这篇文章所研究的主题和研究发现对相关政策制定与进一步的理论探讨都会有所裨益。
  • 我国特大城市 “城市病”研究导论
    出版时间: 2020年12月
    《特大城市“城市病”研究》是张文宏主持的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特大城市‘城市病’的预防和治理”的最终结项成果。在导论部分,我们将回顾国内外学界关于“城市病”问题研究的相关成果,提出我们研究“城市病”问题的总体思路和研究框架。
    关键词:
  • 社会风险与消防风险治理模式
    出版时间: 2011年07月
    本文以风险社会理论为核心框架,分析了我国消防安全环境所面临的人口规模大与密度高、居民的文化水平与科学素质低、信息传播速度快、社会信任程度偏低、治理结构不合理、城市住宅结构失衡及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薄弱和消防知识欠缺等危害消防安全的因素的挑战。从消防风险预警、控制到消除的整个过程来看,一个健康、安全的社会需要动员模式、治理模式和协商模式的配合、协调与整合。动员模式的有效性决定了其应对风险现实的意义;治理模式的多元参与可以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建立风险预警网络;而协商模式则是一种强调公共参与和讨论、做出合理决策的模式,它虽然不适合对风险现实的及时处理,但是对建构安全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 中法经济社会学研究的开放性
    出版时间: 2020年07月
    本文介绍了该文集的背景和中法经济社会学近年来的发展态势。该文集的论文来自“中法经济社会学新边界”系列研讨会,这些论文旨在从若干侧面展现中法学者在经济社会学研究中的开放性。本文指出中法经济社会学没有走和美国经济社会学相同的发展路径,这体现了在研究领域方面和在理论、方法方面不囿于原有学科惯例尝试的开放性。此外,本文还介绍了该文集的构成,该文集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学科边界与方法;第二部分是中法学者基于各自国家的现实提出问题、进行经验和理论思考的产物,是有理论思考的经验研究。
    关键词:
  • 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合的结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出版时间: 2020年07月
    本文运用2007年上海城市新移民调查数据,分析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合的结构及其现状。研究发现,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融合总体水平偏低,心理融合、身份融合、文化融合和经济融合程度呈现依次降低趋势。相对较高的心理融合和身份融合程度,反映了上海的“城市魅力”效应;而相对较低的文化融合和经济融合状况,反映出“城市文化”的多元化以及城市生活成本增长带来的社会融合障碍。此外,本研究认为社会人口变量对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融合产生了显著影响。要实现新移民与本地居民的高度融合,需要新移民、本地居民和政府等多方行动者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
  • 中国城市的阶层结构与社会网络的研究主题及其研究视角
    出版时间: 2019年12月
    本章介绍了本书的研究主题、潜在贡献和本书的章节安排。
    关键词:
  • 个人社会网络研究的理论模型和经验发现
    出版时间: 2019年12月
    本章将对与个人社会网络有关的理论模型和经验发现进行系统的评介。在系统评述社会交往的机会与限制理论、理性选择理论、关系强度理论和社会资源/社会资本理论以后,将对阶级阶层地位影响社会网络模式的几个代表性研究的经验发现、中西方讨论网研究的重要方法和结论,特别是华人社会网络研究的发展脉络进行全面的梳理。
    关键词:
  • 当代中国城市的阶层结构
    出版时间: 2019年12月
    本章是关于阶级阶层分析的理论模型和经验发现的历史考察和现实反省。本章将首先系统考察马克思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韦伯学派和新韦伯学派关于阶级阶层分析的理论模型及其阶级阶层划分标准;其次在新的综合的基础上提出笔者关于中国当代城市社会阶层划分的标准及其操作化测量,将当代中国城市居民划分为专业行政管理者、普通白领、小雇主和工人四个阶层,结合北京调查的资料对四个阶层的特征进行量化分析。
    关键词:
  • 中国城市的阶层结构与社会网络的研究架构与研究设计
    出版时间: 2019年12月
    本章涉及本书的研究架构、研究设计和资料来源。本书的研究架构来自对个人社会网络的相关理论模型和经验发现的反思。研究设计部分包括本研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主要指标的概念界定和操作化测量。此外,还将介绍问卷调查的抽样方法、步骤、实地调查的实施过程,最后分析样本的代表性。
    关键词:
  • 城市居民社会网络的一般特征
    出版时间: 2019年12月
    本章是中国城市居民社会网络总体特征的描述性分析。为了从总体上把握中国北京城市居民讨论网的一般特征,除了从网络规模、关系次数、网络密度、关系强度、网络趋同性、网络异质性、网络关系构成、重要问题的内容及其讨论网各个指标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描述分析和解释以外,还将探索城市居民讨论网中可能存在的差序格局,最后对主要的研究发现与以前的研究进行比较。
    关键词:
  • 阶层地位对城市居民社会网络结构的影响
    出版时间: 2019年12月
    本章将集中探讨阶层地位对中国城市居民讨论网特征的可能影响方式,检验在第四章根据研究架构所提出的具体研究假设。笔者将分别从网络规模、关系次数、网络异质性、网络趋同性、网络成员的阶层构成、网络的关系构成、网络成员的理性选择模式、讨论网的内容等方面具体分析阶层地位的影响。最后总结本章的主要结论,并对第二章评述的社会交往的机会与限制理论、理性选择理论、关系强度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对中国城市居民社会网络结构的解释效力给出一个初步的评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