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刘伟
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个人简介:
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论经济学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
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副主
任。长期致力于政治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制
度经济学中的转轨经济理论、发展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
演变、转型经济中的产权问题领域的研究,并在国内外
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大量文章。先后独立主持教育部社
科重大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曾两次获孙冶方经
济学著作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
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学术成果奖。入选教
育部首批“跨世纪人才”,2006 年被教育部评为长江学
者特聘(北京大学)教授。
    暂无内容
  • 陕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出版时间: 2009年03月
    本篇首先介绍了陕西省农村基层组织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然后指出陕西省农村基层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给出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 社会性别与校园文化:当代高校女生节现象研究
    出版时间: 2011年12月
    高校女生节现象如今已成为全国各高校校园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一现象是伴随着中国女性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校女大学生群体日趋壮大、社会性别教育逐渐由第一课堂发展到第二课堂而出现的。女生节活动的开展逐渐改变了校园文化的性别无差异状态,为女大学生成长发展提供了更加开阔的舞台,培育了女子社团组织活动的场域空间,也为女性研究和行动组织介入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社会性别意识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
  • 藏族社区的生态补偿模式探析——以四川省G自治州HZS淡水保护项目为分析样本
    出版时间: 2014年07月
    我国目前生态补偿机制以经济学中公共物品外部性为基本理论出发点,具体措施表现为自上而下一刀切式“生态建设”的补偿金和保护区周边以特定区域“生态保护”的行动代价补偿两种模式。本研究发现,这两种模式在进入青藏高原的藏族社区后,遭遇经济补偿的文化悖论、补偿方式行动单一、补偿成本核算困难、生态补偿能力不足等四个方面的具体难题。四川省林业厅与C机构联合在四川G藏族自治州HZS区域,开展以淡水保护为主要目标的淡水社区生态补偿项目。基于该项目的经验,在藏族地区进行以立足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社区保护、区域文化相结合的多层视角的生态补偿,运用文化补偿、经济补偿、能力补偿等多种多样的补偿方式,能够有效回避传统生态补偿方式所遭遇的困难,构建起一整套嵌入当地文化的有效生态补偿模式。
    关键词:
  • 四川省需特殊关爱未成年人行为及其社会接纳现状研究报告——以四川省专门(工读)学校学生为分析样本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本文聚焦四川省需特殊关爱未成年人群体中曾经有过不良行为的脆弱群体,运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方式分别对四川省共计6所专门(工读)学校的在校学生以及成都、达州两市的普通社区居民,就该群体的行为现状、社区接纳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并就上述内容对以四川省专门(工读)学校学生为代表的四川省需特殊关爱未成年人进行了现状描述。研究发现,四川省该部分群体中,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年龄正在逐渐下降,其是否发生不良行为同其家庭结构以及其来自农村还是城市没有太大的关联。在进入专门(工读)学校的未成年人群中,其“犯错”行为更多为“不良行为”而非“严重不良行为”,往往表现出“校内好校外差”的特点,对融入社会的渴望强烈,但被社区居民普遍性“疏离”,社区居民同这部分需特殊关爱未成年人的“社会距离”较远。
    关键词:
  • 2014年四川省社会发展大事记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本章节主要概括了2014年度四川省社会发展的主要进程。按时间顺序依次阐明了四川省在经济、教育、交通、医疗及救灾等方面所采取的努力措施。
    关键词:
  • 影响业主维权进程的主要因素——基于五个典型案例的分析
    出版时间: 2010年09月
    本文选择五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旨在说明,业主维权是基于一定的利益需求和制度保障,在既定结构下的策略行动,其活动性质及活动效果,取决于“利益—结构—行动”框架的具体呈现形式。
    关键词:
  • 快速城镇化转型期镇街的社会治理现状及挑战——以成都市H街道为例
    出版时间: 2017年06月
    报告以成都市H街道为调查点,系统观察西部地区一个快速城镇化转型时期的镇街的社会治理现状及面临的挑战。研究发现,H街道居民幸福感和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均较高,但正在发生群体分化;社会活力激发不足,社会融入存在隐忧,处于社会治理方面旧困尚未破解、新题已经出现的阶段。本报告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 “项目制”下村庄“政治经纪”的结构性变化——基于对川甘交界L村的观察
    出版时间: 2016年06月
    农业税费改革,以及中央连续12年“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国家与农村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发生了由“索取”向“扶持”的转变,“项目”成为村庄结构与官僚结构之间“结构洞”位置上重要的互动结点,也令国家与农村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由“出”转“进”,传统村庄内部治理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其中村庄中的政治经纪角色及其全新结构特征正在逐步形成,并服务于“项目制”下的村庄内部治理。本文对受项目制影响而村貌、村民均显著变化的川甘交界村庄——L村中的政治经纪关系进行经验性观察,并以村庄政治经纪中的代理人与协调人概念为解释框架进行案例剖析,尝试还原一个基层村庄内部治理的结构性变化。
    关键词:
  •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现状研究报告——以四川省C市为例的实证研究
    出版时间: 2016年05月
    本文聚焦四川省城市少数民族同胞,运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方式分别对四川省C市的城市少数民族群体、普通社区居民群体就城市少数民族群体的社会适应、城市融入与社会排斥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并就上述内容对以C市少数民族人口为代表的四川省城市少数民族群体进行了现状描述。研究发现,四川省城市少数民族人口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出现如下几个特点:城市中的少数民族群体开始出现阶层分化且逐渐固化,各类诉求日趋多元化,其经济社会生活正逐渐深刻地嵌入城市社会结构中,不再是城市社会结构中可有可无的群体。然而,他们中的一部分依然因被城市居民排斥而有“相对剥夺感”。同时,他们对城市社会交往的诉求越来越强烈,但他们的社区参与明显不足。
    关键词:
  • 深圳人口与健康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出版时间: 2011年11月
    当前,深圳人口与健康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理念正从以往的卫生医疗转向全人群的健康促进。伴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城市政策决策者开始高度关注目前以及未来中长期人口与健康发展。毋庸置疑,迄今为止,深圳在大卫生体制、人口健康关键指标、健康服务网络、公共卫生管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成功经验值得推广。不过,我们也应当看到,与大健康理念的现实要求相比,与城市居民对健康的迫切需求相比,“十二五”时期深圳人口与健康发展既面临着黄金机遇期,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为此,从大健康的理念、思路与规划设计未来深圳人口与健康发展的政策框架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