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藏族社区的生态补偿模式探析——以四川省G自治州HZS淡水保护项目为分析样本

作者:
刘伟 LiuWei
出版日期:
2014年7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0138字
所属图书:
质性社会学研究 2014年第1期 总第1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我国目前生态补偿机制以经济学中公共物品外部性为基本理论出发点,具体措施表现为自上而下一刀切式“生态建设”的补偿金和保护区周边以特定区域“生态保护”的行动代价补偿两种模式。本研究发现,这两种模式在进入青藏高原的藏族社区后,遭遇经济补偿的文化悖论、补偿方式行动单一、补偿成本核算困难、生态补偿能力不足等四个方面的具体难题。四川省林业厅与C机构联合在四川G藏族自治州HZS区域,开展以淡水保护为主要目标的淡水社区生态补偿项目。基于该项目的经验,在藏族地区进行以立足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社区保护、区域文化相结合的多层视角的生态补偿,运用文化补偿、经济补偿、能力补偿等多种多样的补偿方式,能够有效回避传统生态补偿方式所遭遇的困难,构建起一整套嵌入当地文化的有效生态补偿模式。

关键词:

生态补偿藏区生态补偿路径文化补偿能力补偿

作者简介:

刘伟: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论经济学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长期致力于政治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制度经济学中的转轨经济理论、发展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演变、转型经济中的产权问题领域的研究,并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大量文章。先后独立主持教育部社科重大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曾两次获孙冶方经济学著作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学术成果奖。入选教育部首批“跨世纪人才”,2006 年被教育部评为长江学者特聘(北京大学)教授。

LiuWei:

文章目录
第一部分 我国生态补偿的行动实践及其在藏区实施中的困境
  • 生态补偿概念再认识
  • 我国目前的生态补偿行动策略
  • 文化视域下现有生态补偿在青藏高原的困境
第二部分 样本展示 从HZS项目看基于文化视域的藏区生态补偿行动逻辑探索
  • HZS淡水项目执行逻辑
  • HZS淡水项目生态补偿逻辑
第三部分 结论 本土化视域下生态补偿模式中的核心内容
  • 确定基于本土文化的藏区生态补偿理念
  • 多重视角 搭建藏区“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社区保护”之间的保护链条
  • 文化补偿 关于藏区生态补偿模式的创新探索
  • 能力补偿 藏区生态保护、社区保护的又一补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