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王伯庆
机构:麦可思公司HR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个人简介:麦可思公司创始人与首席专家,《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作者,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常务理事,中国高教学会教育评估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职教学会质量保障与评估研究会副理事长,西财中国教育需求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 2016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
    郭娇王伯庆 主审 ; 麦可思研究院 编著 出版时间: 2016年06月
    《2016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除总报告外还包括“应届就业报告”、“中期职业发展报告” 和“培养质量报告” 三部分,报告将用数据回答:刚毕业半年的本科生就业质量如何?毕业三年后在职场发展后劲如何?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培养效果何?“应届就业报告”主要是基于麦可思对2015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跟踪评价,并与2014届和2013届本科毕业生进行同期对比。该子报告反映本科应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情况,包括就业结果、自主创业、国内读研、未就业分析等方面。“中期职业发展报告”是基于麦可思对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两次跟踪评价,进而与2011届本科毕业生进行同期对比。该子报告反映本科毕业生在职场的发展后劲,包括职位晋升、薪资增长、职业变迁、就业满意度等方面。“培养质量报告” 是本年度对报告结构调整后特别划分的子报告,主要反映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培养情况,包括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教学满意度,以及能力、知识和素养提升等方面。本年度报告的特点仍然是以数据和图表来呈现分析结果,而不是表达个人观点。读者可以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对某一数据或图表背后的因果关系进行深度解读。
  • 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麦可思研究院 编著 ; 周凌波 王伯庆 主审 出版时间: 2014年06月
    基于麦可思公司的大学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从就业状态及就业满意度等方面分析了2013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毕业三年后的大学毕业生职场发展情况,并由2013届大学生对当前高校教学培养体系的评价,以此为各级政府教育和人力资源主管部门指导就业、高校学生择业、高校改善其教学体系等提供参考。
  • 2016年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
    麦可思研究院 编著 ; 周凌波 王伯庆 主审 出版时间: 2016年06月
    《2016年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除总报告外还包括“应届就业报告”、“中期职业发展报告” 和“培养质量报告” 三部分,报告将用数据回答:刚毕业半年的高职高专生就业质量如何?毕业三年后在职场发展后劲如何?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培养效果如何?“应届就业报告”主要是基于麦可思对2015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跟踪评价,并与2014届和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进行同期对比。该子报告反映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情况,包括就业结果、自主创业、专升本、未就业分析等方面。“中期职业发展报告”是基于麦可思对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和三年后的两次跟踪评价,进而与2011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进行同期对比。该子报告反映高职高专毕业生在职场的发展后劲,包括职位晋升、薪资增长、职业变迁、就业满意度等方面。“培养质量报告”是本年度对报告结构调整后特别划分的子报告,主要反映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培养情况,包括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教学满意度,以及能力、知识和素养提升等方面。
  • 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
    丁赛尔 王伯庆 莫荣 出版时间: 2018年06月
    本书基于大量数据、政策文件和调查问卷,系统梳理了国内外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深入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表现出来的供求总量问题和结构性矛盾,探讨了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促进产业升级、改革高等教育、完善就业政策和做好就业服务四大维度提出了促进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建议。
  • 2015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
    郭娇 王伯庆 主审 ; 麦可思研究院 编著 出版时间: 2015年06月
    《2015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除总报告外包括“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报告”、“本科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报告”和“专题研究:本科毕业生需求变化趋势分析”这三部分。“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报告”是本书最重要的部分。报告数据来源于麦可思对2014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问卷调查;“本科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报告”是基于对2011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和三年后的的两次跟踪调查而得,进而与2010届本科毕业生进行同期对比;“本科毕业生需求变化趋势分析”是本年度的专题报告。随着人口总量下降,城市化进程和产业升级,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短缺问题将日益严重,这个缺口能否得到填补正逐渐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年度报告的特点仍然是以数据和图表来呈现分析结果,而不是表达个人观点。读者可以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对某一数据或图表背后的因果关系进行深度解读。
  • 2019年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
    马妍 王伯庆 主编 出版时间: 2019年06月
    《2019年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除总报告外,包括“毕业生就业及职业发展报告”、“毕业生培养质量报告”和“专题分析”三部分,报告将用数据解读: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质量如何?毕业三年后、十年后在职场发展如何?高职高专生的社会需求和培养质量如何?如何基于OBE理念分析人才培养?
  • 2021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
    麦可思研究院 主编 ; 马妍王丽王伯庆 执行主编 出版时间: 2021年06月
    《2021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由1篇总报告、9篇分报告、2篇专题报告组成,对高职生毕业去向、就业结构、就业质量、职业发展、升本情况、灵活就业、能力达成、对学校的满意度等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基于应届毕业生和毕业中期跟踪评价。本报告分析了2020届高职生的毕业去向与就业结构。分析显示,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应届高职毕业生去向落实带来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专升本扩招、政策性岗位数量增加等举措缓解了就业总量压力,确保了毕业生就业总体平稳。2020年,应届高职毕业生毕业后读本科的比例与2019届相比翻番,专升本扩招拓宽了毕业生分流渠道,对就业起到了缓冲作用;建筑、电力、采矿等领域的国企在疫情下增加了政策性岗位,对毕业生的吸纳程度有所提升;农业、制造业等刚需产业受疫情影响较小,充当了毕业生就业的“稳定器”;此外,包括网上零售在内的新业态新模式在疫情下逆势增长,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了更多选择。同时分析还显示,服务性产业受到疫情的冲击较大,2020届高职毕业生在商务服务、金融、房地产等领域就业的比例较2019届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毕业生就业重心保持下沉,外流有所减少。本报告同时分析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与职业发展情况。分析显示,应届高职毕业生的薪资在疫情下保持稳定,工作五年的薪资是毕业时的2.3倍;高职毕业生通过校园渠道获得第一份工作的比例逐年上升,疫情下高质量的就业服务工作在保障毕业生去向落实的同时,也促进了其就业满意度的提升;随着工作时间延长和经验积累,毕业生工作更加多元化,并陆续获得了职位晋升;另外,毕业生的职场忠诚度有所提升,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呈现下降趋势。此外,本报告还分析了高职毕业生的能力达成情况以及对学校的满意度评价。分析显示,高职毕业生能力达成效果持续提升,其中在理解交流能力方面整体达成效果较好;毕业生对母校教学的满意度持续上升,高职教学工作持续优化,核心课程培养效果逐年提升;学生工作及生活服务的效果也持续改善,学生在校体验不断优化。同时分析还显示,高职毕业生在应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持续学习等可迁移能力对毕业生中长期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但毕业生对这类能力的掌握水平仍需提升,其培养和提升效果需要关注;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工作中需要重点改进的内容,其组织开展效果也需持续关注;另外,乡村振兴战略下涉农专业毕业生的从农意愿不断增强,而其培养环节仍需完善。
  • 2021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
    麦可思研究院 主编 ; 武艳丽 王伯庆 王梦萍 执行主编 出版时间: 2021年06月
    《2021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由1篇总报告、9篇分报告、2篇专题报告及一篇附录组成,对本科生毕业去向、就业结构、就业质量、职业发展、升学情况、灵活就业、能力达成、对学校的满意度等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基于应届毕业生和毕业中期跟踪评价。本报告分析了2020届本科生的毕业去向与就业结构。分析显示,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应届本科毕业生去向落实带来巨大压力的情况下,硕士研究生扩招、政策性岗位数量增加等举措缓解了就业总量压力,确保了毕业生就业总体平稳。2020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国内读研人数相比上一年同期多了10余万,升学对毕业生的去向分流作用进一步加大;教育、建筑、电力、采矿等领域在疫情下增加了政策性岗位,对毕业生的吸纳程度有所提升;制造业、农业等刚需产业受疫情影响较小,充当了毕业生就业的“稳定器”;新一代信息技术、网上零售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疫情下得到加速培育和发展,数字经济相关岗位对毕业生的需求进一步增长;此外,新一线城市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为其在一线城市之外提供了更多选择。同时分析还显示,研究生扩招使得考研竞争更加激烈,二次考研群体进一步扩大;留学群体受到疫情冲击较大,留学人数下降;另外,服务性产业受到的冲击较大,2020届本科毕业生在金融、商务服务、文体娱乐等领域就业的比例较2019届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本报告同时分析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与职业发展情况。分析显示,应届本科毕业生的薪资在疫情下保持稳定,工作五年的薪资是毕业时的2.5倍;本科毕业生通过校园渠道获得第一份工作的比例逐年上升,疫情下高质量的就业服务工作在保障毕业生去向落实的同时,也促进了其就业满意度的提升;随着工作时间延长和经验积累,毕业生工作更加多元化,并陆续获得了职位晋升;另外,毕业生的职场忠诚度趋于稳定,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持续走低。此外,本报告还分析了本科毕业生的能力达成情况以及对学校的满意度评价。分析显示,本科毕业生能力达成效果持续提升,其中在理解交流能力方面整体达成效果较好;毕业生对母校教学的满意度持续上升,本科教学工作持续优化,核心课程培养效果逐年提升;学生工作及生活服务的效果也持续改善,学生在校体验不断优化。同时分析还显示,本科毕业生在应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持续学习等可迁移能力对毕业生中长期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但毕业生对这类能力的掌握水平仍需提升,其培养和提升效果需要关注;另外,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工作中需要重点改进的内容,其组织开展效果也需持续关注。
  • 2022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
    麦可思研究院 主编 ; 王伯庆 王梦萍 执行主编 出版时间: 2022年06月
    《2022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包含1篇总报告、9篇分报告、2篇专题报告,对本科生毕业去向、就业结构、就业质量、职业发展、升学情况、灵活就业、能力达成、对学校的满意度等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基于应届毕业生和毕业中期跟踪评价。本报告分析了2021届本科生的毕业去向与就业结构。分析显示,就业总量压力持续高位运行、局部地区疫情反弹等因素给应届本科毕业生去向落实增加了难度,硕士研究生扩招以及考研、考公群体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部分就业压力,但滞后就业压力需要关注。2021年,公办中小学校在经历上一年政策性扩招后对应届毕业生的吸纳数量已开始下降;教育培训机构在“双减”政策下吸纳毕业生的数量也明显下降;互联网领域加大了业务优化调整力度,初始技术岗位占比降低;服务行业依然需要关注疫情的阶段性影响;制造业保持稳步发展,同时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就业形态也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选择。另外,分析还显示,研究生扩招使得考研竞争更加激烈,二次考研的群体进一步扩大;地方本科院校首次考研失利的情况更为普遍,对农村生源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本报告同时分析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与职业发展情况。分析显示,应届本科毕业生的薪资已超过疫情前的水平,其中,与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新能源等领域相关的工科专业薪资优势明显;与建筑、电力/能源、设备制造等支柱产业相关的专业薪资保持稳定增长;毕业五年后的薪资是毕业时的2.4倍;疫情以来本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上升明显,各方提供的就业帮扶效果显著;随着职位层级的提升以及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的调整,毕业生五年后工作更加多元化;另外,毕业生的职场忠诚度趋于稳定,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持续走低。此外,本报告还分析了本科毕业生的能力达成情况以及对学校的满意度评价。分析显示,本科毕业生理解沟通能力达成效果较好,产业转型升级中需要具备的创新能力、技术能力、领导力仍需强化;毕业生对母校教学、学生工作及生活服务等方面的满意度稳步提升,在校体验不断优化。同时,分析还显示,疫情以来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学生的学习投入与收获相比疫情前均有不足;实践类课程需强化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理论课需进一步突出内容的前沿性并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另外,教师需要进一步强化互动环节,并注重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 2022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
    麦可思研究院 主编 ; 王丽王伯庆 执行主编 出版时间: 2022年06月
    《2022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包含1篇总报告、9篇分报告、2篇专题报告,对高职生毕业去向、就业结构、就业质量、职业发展、升本情况、灵活就业、能力达成、对学校的满意度等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基于应届毕业生和毕业中期跟踪评价。本报告分析了2021届高职生的毕业去向与就业结构。分析显示,就业总量压力持续高位运行、局部地区疫情反弹等因素给应届高职毕业生去向落实增加了难度,专升本扩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部分就业压力,但滞后就业压力需要关注。2021年,房屋建筑、房地产相关领域在政策调控等因素影响下吸纳毕业生的数量有所下降;服务行业依然需要关注疫情的阶段性影响;制造业保持稳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护理、幼儿教育等民生领域对毕业生的吸纳数量稳中有升,同时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就业形态也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选择。另外,分析还显示,农村家庭毕业生求职就业可能存在一定困难,帮扶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本报告同时分析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与职业发展情况。分析显示,应届高职毕业生的薪资已超过疫情前的水平,其中机械、化工、采矿等支柱产业薪资增长较快;铁道运输类专业薪资优势明显;工作5年的薪资是毕业时的2.2倍;疫情以来高职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上升明显,各方提供的就业帮扶效果显著;随着职位层级的提升以及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的调整,毕业3年后工作更加多元化;另外,毕业生的职场忠诚度趋于稳定,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持稳。此外,本报告还分析了高职毕业生的能力达成情况以及对学校的满意度评价。分析显示,高职毕业生理解交流能力达成效果较好,产业转型升级中需要具备的数字化技能仍需强化;毕业生对母校教学、学生工作及生活服务等方面的满意度稳步提升,在校体验不断优化。同时,分析还显示,疫情以来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学生的学习投入与收获相比疫情前均有不足;实践类课程需强化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理论课需及时纳入产业前沿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并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另外,教师需要进一步强化互动环节,并注重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 技术报告
    出版时间: 2016年06月
    2016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总报告的技术报告系统介绍了麦可思研究院毕业生调查的调查背景及研究情况,详细界定了被调查群体,通过数据图表展示了调查样本的分布情况。
    关键词:
  • 主要结论
    出版时间: 2016年06月
    2016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总报告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一、毕业去向多口径分流;二、信息技术、教育和医疗领跑产业升级;三、建筑业、制造业面临挑战;四、地级市以下、民营、中小型企业进一步释放产能。
    关键词:
  • 就业结果
    出版时间: 2016年06月
    本文根据麦可思调查所得数据,详细介绍了2015届大学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就业数量及就业质量,展示了2016年本科就业红牌专业及绿牌专业。
    关键词:
  • 自主创业
    出版时间: 2016年06月
    本文从自主创业比例、自主创业分布、自主创业月收入、自主创业动机、自主创业资金来源、自主创业风险、创新能力及创业教育八个方面入手,分析了2013~2015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
    关键词:
  • 国内读研
    出版时间: 2016年06月
    本文分析了2013~2015届本科毕业生国内读研情况,分为读研比例和读研动机两部分。基于麦可思研究数据,本科毕业生国内读研比例持续上升;读研动机排在前两位的是就业前景良好和职业发展需要。
    关键词:
  • 未就业分析
    出版时间: 2016年06月
    本文从失业率、未就业人群分布及未就业人群打算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2013~2015届大学毕业生未就业情况。
    关键词:
  • 职位晋升
    出版时间: 2016年06月
    本文分析了2012届大学毕业生就业三年后职位晋升情况,分为职位晋升比例、职位晋升次数、职位晋升类型、职位晋升水平及对职位晋升有帮助的大学活动共五个部分。
    关键词:
  • 薪资增长
    出版时间: 2016年06月
    本文从2012届大学毕业生就业三年后的总体月收入与涨幅、主要专业的月收入与涨幅、主要职业的月收入与涨幅、主要行业的月收入与涨幅、各用人单位类型的月收入与涨幅及各经济区域的月收入与涨幅六个方面入手,分析了2012届大学毕业生就业三年后的薪资增长情况。
    关键词:
  • 职业变迁
    出版时间: 2016年06月
    本文分析了2012届大学毕业生就业三年后职业变迁情况,分为去向分布、职业转换、行业转换、工作与专业相关度、雇主数等五个部分。
    关键词:
  • 就业满意度
    出版时间: 2016年06月
    本文从2012届大学毕业生就业三年后的总体就业满意度、主要专业的就业满意度、主要职业的就业满意度、主要行业的就业满意度、各用人单位类型的就业满意度五个方面入手,分析了2012届大学毕业生就业三年后就业满意度情况。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