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化理论视野下的青年价值观研究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 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它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对价值观进行探讨是非常必要的。马克思重点强调了经济基础对政治和文化价值变迁的决定作用,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对于文化价值观的变革具有决定性的推动作用。然而,韦伯则反其道而行之,重点强调了文化价值观对政治和经济的作用。本书对青年价值观研究的主要特色包括第一,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证材料为支撑。第二,以定量研究为主,以定性研究为辅。第三,统计分析与逻辑推理并举。第四,“简单即美”与“恰当复杂”并重。本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研究的是全球化背景中的青年价值观,第二部分主要是从后现代化理论的视角来透视青年的价值变迁,第三部分以中、日、韩三国价值观实证对比分析为案例, 提出了“时空压缩”以及“价值结构多重性”两个核心概念。本书主要以全球化理论和后现代化理论为分析框架,对中国青年价值观及其变迁做了透视。在运用上述两种理论来研究青年价值观的同时,又根据经验研究中的发现,对上述两种理论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超越和创新,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 提出了价值结构的“多重性”等核心概念,强调中国青年价值观在转型社会境遇下变动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特征。第二,发现了全球价值观的出现并没有导致国家价值观的崩溃,相反,二者实现了和谐共生。第三,发现了传统、现代、后现代三类价值观同时并存于当下中国社会,青年的价值结构呈现出“多元共生”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