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刘利群
机构:中华女子学院
个人简介:

博士,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二级教授,全国妇联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执委,第十三届常委。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主持人,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担任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女子高等院校联盟理事长。兼任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 中国媒介与女性发展报告(2013~2014)
    陈志娟 执行主编 ; 刘利群 主编 出版时间: 2015年09月
    《媒介与女性蓝皮书:中国媒介与女性发展报告(2013~2014)》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主持编撰的双年度报告。本报告分为总报告和七篇分报告,对2013~2014年中国媒介与女性发展进行系统梳理和全方位分析。总报告全面概括了2013~2014年度中国媒介与女性研究及发展的态势,总结了媒介在推动立法和公共政策,传播新型性别关系模式和性别观念方面的作用;透析了国内国际在媒介与女性发展研究和实践方面的互动;分析了媒介融合和新媒体环境下媒介性别传播的新特点和问题。报告指出,“95+20”将为我国媒介与女性发展迎来新的契机。一方面,媒介融合将增强性别传播的效力,微平台将成为性别传播和女性发声的重要平台。另一方面,妇女权益保障体系以及媒介与女性相关政策将得到进一步完善。这些都将推动我国进入媒介与女性发展的新常态。“专题报告篇”对2013~2014年我国女性电视节目、女性网络舆情以及家庭伦理和婚恋题材电视剧的状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剖析了其中的问题,并预测了发展趋势。“媒介再现篇”研究了媒介对女性和女性发展的报道情况,剖析了媒介对女性参政和家庭领域的再现情况,以及综艺节目中的女性形象,从媒体内容考察了媒介与女性之间的再现与塑造关系。“媒介与女性发展篇”考察了替代性媒体对于女性发挥主体性和自我赋权的作用,剖析了新媒介与传统媒体环境下的性别议题再现及话语建构,探讨了媒介“女性内容”生产中的市场逻辑,以及女性在媒介中的成长历程。“女性媒介使用篇”主要从受众角度出发,探析了受众对媒体报道家庭暴力事件的认知、态度情况;对时尚杂志女性受众进行了分析;考察了网络新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上女性的媒介使用特征,以及如何通过媒介使用获取健康方面的信息。“媒介性别监测篇”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体性别敏感指标为基础指标,对中国大陆地区电视新闻节目和广播中的商业广告开展了性别监测,对媒体对男女平等价值观的传播情况和再现情况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综述篇”从媒介工作者、媒介内容、受众角度,全面梳理了我国近年来在媒介与女性研究方面的情况。“海外研究篇”介绍了国外媒介与女性研究的前沿成果,为本报告增添了国际视角。美国媒介与性别研究学者有关媒介机构中性别平等问题的洞见,加拿大学者从监视女孩用智能手机使用社交网络出发对科技与少女研究开展的反思,将为我国媒介与女性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与借鉴。全书运用性别研究、新闻学、传播学、舆论学、社会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符号学分析法、统计与调查法、问卷调查、访谈法、个案研究、文献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从社会性别视角梳理了2013~2014年传统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多种媒介类型呈现女性和女性发展的现状,考察了媒介与女性发展的关系,呈现了女性受众的媒介使用情况,揭橥问题,寻找对策,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人们对我国媒介与女性发展的认识。
  • 新时代中国妇女发展报告(2022)
    周应江 副主编 ; 刘利群 张立 主编 ; 魏开琼 高歌 执行主编 出版时间: 2022年12月
    本报告由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全球女性发展研究院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撰写。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年砥砺奋进,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妇女发展事业取得了新成绩。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号角,为推动性别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本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依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各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实施情况,评估新时代十年妇女发展事业取得的成就,分析新征程妇女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关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她”力量和性别平等新景象,展望妇女全面发展的美好前景,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促进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妇女共建共享共同富裕。本报告认为,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力度,在改革发展中保障和改善妇女民生,统筹推进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妇女在健康、教育、经济、法律、环境、参与决策和管理、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发展状况显著改善,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日益完善,社会环境更加优化。同时,与新时代新征程妇女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要求新期盼相比,妇女发展事业还面临一些现实挑战,妇女群体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男女发展差距需要进一步缩小,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有待全面提升。新时代新征程,在促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让性别平等落到实处,推动妇女走在时代前列,使命艰巨、任重道远。本报告分为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篇、地方篇四个部分,围绕新时代促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时代要求,从性别平等视角出发,通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及性别统计数据的梳理分析,力求客观反映新时代十年妇女发展状况、时代特点与显著成就,展望“十四五”时期男女平等与妇女全面发展的新趋势,提出对策建议。
  • 新时代中国妇女发展报告(2023)
    周应江 副主编 ; 魏开琼李慧波 执行主编 ; 刘利群 张立 主编 出版时间: 2023年12月
    本报告由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全球女性发展研究院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撰写。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妇女走在时代前列、让性别平等落到实处以及推动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重要论述,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全面发展的根本遵循。本报告在梳理归纳新时代新征程性别平等与妇女全面发展取得最新进展的同时,根据所能收集到的相关性别信息资料,认真分析研究新时代女性参与科技发展的总体趋势、女性科技人才的科学贡献并针对性提出进一步促进女性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的策略措施。全书分为总报告、政策篇、专题篇、实践篇四部分。其中,总报告分析了新征程妇女发展的新成就与挑战、新时代妇女参与科技强国建设的总体情况与发展趋势;政策篇分析了新时代促进女性科技人才成长相关政策;专题篇分析了不同领域和区域女性参与科技发展情况、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现状、科协组织对女科技工作者的支持情况、媒体引导女性参与科技强国建设路径等;实践篇介绍了部分省(区、市)女性参与科技发展状况、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状况及对策建议。本报告认为,新时代以来,科技创新战略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深入实施,男女同行科技强国之路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性别特征和时代特色。党和国家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发展成长的政策密集出台,地方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政策不断落地并打牢根基。不同政策的实施为广大女科技工作者发挥“半边天”作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将“营造促进女科技人才发展的制度环境,激励广大女科技工作者肩负历史使命”的工作扎实推进。妇女的科研实力不断增强,贡献率不断攀升,为中国式现代化科技强国建设积极贡献“她”力量。本报告发现,女科技人才参与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机会还有待进一步增加,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方面的发展评价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科技决策咨询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报告认为,随着党和国家对女科技人才发展的不断重视,女性参与科学研究的平台会更大、机会会更多、渠道会更宽、环境会更优,广大女科技工作者荣誉感、获得感、认同感将不断增强。
  • 总报告
    出版时间: 2015年09月
    2013~2014年是我国媒介与女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媒体通过性别议题设置和性别问题呈现推动立法和公共政策,传播新型性别关系模式和性别观念,丰富性别文化内涵,新媒体为性别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新平台。在媒介与女性发展领域国内和国际互动性增强。但是,媒介对女性和女性发展关注度不够,媒介从业人员的社会性别意识尚待提高,网络媒体和社交媒体上的性别歧视现象和性别偏见现象等都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展望未来,需要从完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媒体法律法规建设以及加强国际国内互动等方面入手,促进我国媒介与女性良性发展。
    关键词:
  • 传媒对女性在家庭领域的再现与建构
    出版时间: 2015年09月
    家庭领域中女性的传媒再现与建构,是媒介与性别研究的经典课题,也是当下重要的热点议题。本文选取纪实类传播内容(新闻节目)、虚构类传播内容(电视剧)以及广告为三个分析维度,运用议程设置理论、话语分析理论、意识形态理论以及消费社会理论等相关理论,考察媒介如何再现与建构家庭场域中女性的角色与形象,女性与其他家庭成员的社会关系,以及女性的权力与地位等。本文发现,媒体再现的家庭领域中的女性形象存在着边缘化与刻板化的问题,家庭中女性在公共领域的社会价值没有得到全面和肯定的评价,女性在社会权力关系中仍旧处于“沉默的螺旋”的境况。虽然媒介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部分女性的生存现实,但是也强化和放大了女性整体的不利地位。完善并创新媒介所反映的家庭领域中的女性,将有助于创建家庭和谐,以及推进性别平等的社会文化。
    关键词:
  • 社会性别视野下的媒介研究
    出版时间: 2015年06月
    关键词:
  • 媒介责任与新闻呈现——男女平等价值观的媒体传播分析
    出版时间: 2018年04月
    在媒介社会中,大众传媒所传递的价值观,对公众的观念、认知和行为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大众传媒是男女平等价值观的载体,也是传播男女平等价值观的主体。本研究针对大众传媒的媒体内容和媒体生产的不同层面,对男女平等价值观的传播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分析,探究中国大众传媒传播男女平等价值观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通过对全国5个省级卫视新闻节目的性别监测发现:新闻节目体现了较为客观的新闻报道立场,也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媒体对女性形象的“双重呈现”:女性形象呈现较多,对女性价值呈现较少。媒体对女性议题的“双重设置”:女性消费议题被放大,女性社会议题被弱化。此外,研究还对媒体工作者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媒体工作者普遍认同男女平等,但性别敏感还有所不足。传媒生产的结构性因素削弱了男女平等价值观的传播与表达。
    关键词:
  • 媒体职业女性的困境
    出版时间: 2005年08月
    当前,传播与性别研究已经开始受到关注,但其中对女性传播者本体的关注及研究仍然十分有限。在新的时期、新的形势下,对女性传播者本体进行研究,从传播环节的源头——“把关人”的研究导入,有助于媒体生产出平衡的、公正的资讯,从而使媒体不仅有效地为男性受众服务,还能为女性受众服务,应当是有意义的。本文以女性传播者所遭遇的困境为切入点,从实践层面、理论层面、认识层面进行梳理,从性别与传播关系的多重角度进行分析,以揭示表象背后或明显或不为人注意的原因与关系。本文所指的媒体职业女性主要是指,在中国大陆新闻机构从事记者、编辑、播音员和主持人等专业工作的女性传播者。
    关键词:
  • 报纸报道涉老新闻的社会性别分析——以《人民日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为例
    出版时间: 2012年07月
    本文通过对《人民日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网络版2004~2008年“重阳节”当天报道的内容分析,讨论不同类型的报纸报道涉老新闻的特点与问题,肯定了传媒在此议题报道上的探索与成绩。文章指出,由于缺乏年龄分层的敏感以及社会性别视角,涉老新闻的数量、版面编排、专版议题等方面均显薄弱,报道对象分性别选择不够均衡。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性别视角探讨了传媒促进老龄化议题、涉老新闻有效传播的策略。
    关键词:
  • 2011~2012年中国媒介与女性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13年08月
    2011~2012年是我国媒介与女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报告从转型社会背景出发,在社会、媒介、女性的内在关联中,整体性地透视媒介与女性发展状况,分析了2011~2012年我国媒介与女性发展的四大特征,剖析了矛盾症结,进而对我国媒介与女性发展趋势做出展望。2011~2012年,我国媒介与女性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也存在突出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产生既有社会转型期的深层原因,也事关媒介与女性发展的全局,需要密切关注与积极破解。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