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宋宁而
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个人简介:

1979年生,女,汉族,海事科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日本海洋战略与中日关系研究。代表论文有《被建构的东北亚安全困境——基于对日本“综合海洋安全保障”政策的分析》《从“双层博弈”理论看冲绳基地问题》《“国家主义”的话语制造:日本学界的钓鱼岛论述剖析》《日本“海洋国家”话语建构新动向》《社会变迁:日本漂海民群体的研究视角》。出版著作有《日本濑户内海的海民群体》等。

  • 中国海洋社会发展报告(2016)
    崔凤 宋宁而 主编 出版时间: 2017年03月
    《中国海洋社会发展报告(2016)》是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中国社会学会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组织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共同撰写、合作编辑出版的第二本海洋社会蓝皮书。本报告就2015年度我国海洋社会发展的现状、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总体的趋势和相关的对策进行了科学、系统的梳理和分析。2015年度,我国海洋社会较上一年度,更加强调海洋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更加注重政策的指引作用,更加关注国家重大利益问题,更加重视强化发展的薄弱环节,更加关心基础性工作。本年度,我国海洋社会的发展表现出四个鲜明的新特点,分别是强调海洋社会不同领域之间的协调性、注重作为整体的海洋社会的体系性、认识到维护国家海洋利益的紧迫性以及重视转型期的变通性与灵活性。与此同时,本年度海洋社会的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各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短板明显、整体政策与具体实践依然脱节、全球化带来艰巨的挑战和海洋教育仍显不足。因此,未来的海洋社会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实现整个海洋社会体系的调整和完善,强化公众的海洋意识教育,提高政府执行力。本报告主要由总报告、分报告和专题篇三部分组成,以官方统计数据和社会调研为基础,分别围绕我国海洋环境、海洋管理、海洋法治、海洋公益服务、海洋文化、海洋科技、海洋渔业转型、沿海区域规划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等主题展开了科学的描述、深刻的分析,最终提出了可行的政策建议。
  • 海洋社会学的建构
    陈涛 崔凤 宋宁而 唐国建 出版时间: 2014年08月
    海洋社会学是海洋世纪的呼唤,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社会学时代精神的反映及学科不断拓展边界的结果。本书从海洋社会学的含义、对象与特征等方面系统阐释了何谓海洋社会学;继而从海洋社会的含义、特征、层次、构成要素以及海洋社会变迁等方面阐释了海洋社会的内涵;进而围绕海洋社会群体与海洋社会组织、海洋移民、海洋文化、海洋社会问题、海洋政策与海洋管理等专题,对其含义、构成、特征、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等问题进行了阐释;并阐明了海洋开发对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本书为海洋社会学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系列较为完整、规范的基本概念,为海洋社会学这一新兴的社会学分支学科创建了相对完整的体系框架。
  • 中国海洋社会发展报告(2020)
    崔凤 宋宁而 主编 出版时间: 2020年11月
    《中国海洋社会发展报告》(2020)是中国社会学会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组织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共同撰写、合作编辑出版的第五本海洋社会蓝皮书。本报告就2018~2019年我国海洋社会发展的状况、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总体的趋势和相关的对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2018~2019年,我国各领域海洋事业继续呈现稳中有进、精准治理的发展动向,海洋综合化管理全面呈现,海洋事业的制度化建设持续推进,发展更具规划性和长远性,国际合作在领域和空间上呈现多元化特征。与此同时,我国海洋事业虽然发展整体平稳,但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海洋科技攻坚仍需努力,海洋综合化治理需要持续推进,制度化建设需要加快推进步伐,海洋事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社会参与力度。可持续的海洋社会发展依然需要在诸多环节上加强治理。本报告由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篇和附录四部分组成,以官方统计数据和社会调研为基础,分别围绕我国海洋公益服务、海洋生态环境、海洋教育、海洋管理、海洋民俗、海洋法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海洋督察、远洋管理与全球治理、海洋执法与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灾害社会应对等主题和专题展开了科学描述、深入分析,最终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政策建议。
  • 中国海洋社会发展报告(2023)
    崔凤 宋宁而 主编 出版时间: 2024年04月
    《中国海洋社会发展报告(2023)》是中国社会学会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组织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共同撰写、合作编辑出版的第八本海洋社会蓝皮书。本报告就2022年度我国海洋社会发展的状况、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总体的趋势和相关的对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2022年,我国各领域海洋事业仍然稳步推进,海洋治理进一步彰显专业化与精准化,综合化管理在各领域普遍呈现,海洋事业各领域进一步推进制度化建设,国际合作更趋多样化与多元化。但同时必须看到,我国海洋科技仍然需要长期攻坚,制度化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推进海洋综合治理的阻力仍然存在,还需要社会公众更有效的参与。本报告由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篇和附录四个部分组成,以官方统计数据和社会调研为基础,分别围绕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海洋教育、海洋管理、海洋文化、海洋法制、海洋公益服务、远洋渔业管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洋灾害社会应对、海洋民俗、海洋执法与海洋权益维护等主题和专题展开了科学描述、深入分析,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 中国海洋社会发展报告(2018)
    崔凤 宋宁而 主编 出版时间: 2019年06月
    《中国海洋社会发展报告(2018)》是中国社会学会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组织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共同撰写、合作编辑出版的第四本海洋社会蓝皮书。本报告就2017年度我国海洋社会发展的状况、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总体的趋势和相关的对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2017年度,我国海洋事业继续稳步发展,海洋社会的体系化发展特征显著,海洋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实践活动与国家顶层设计更趋一致,海洋事业在制度化建设中呈现纵深化发展趋势。然而,我国海洋社会体系的诸多环节仍不完善,海洋硬实力和海洋软实力中的短板仍然明显,海洋社会各领域因发展不同步而呈现结构性矛盾。实现海洋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海洋事业的社会参与力度,持续推进海洋社会的体系化建设,注重海洋事业的基础性建设。本报告由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篇和附录四部分组成,以官方统计数据和社会调研为基础,分别围绕我国海洋环境、海洋管理、海洋教育、海洋法治、海洋公益服务、海洋民俗文化、近海与远洋渔业、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海洋督察、沿海区域规划、海上丝绸之路、海洋执法与海洋权益维护等主题和专题展开了科学描述、深入分析,最终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政策建议。
  • 中国海洋社会发展总报告
    出版时间: 2017年03月
    2015年度我国海洋社会在上一年度的发展基础上,更加强调海洋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更加注重政策的指引作用,更加关注国家重大利益问题,更加重视强化发展的薄弱环节,更加关心基础性工作。本年度我国海洋社会的发展表现出四个鲜明的新特点,分别是强调海洋社会不同领域之间的协调性、注重作为整体的海洋社会的体系性、认识到维护国家海洋利益的紧迫性以及重视转型期的变通性与灵活性。与此同时,本年度海洋社会的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各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短板明显、整体政策与具体实践依然脱节、全球化带来艰巨的挑战和海洋教育仍显不足。因此,未来的海洋社会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实现整个海洋社会体系的调整和完善,强化公众的海洋意识教育,提高政府执行力。
  • 海洋社会学的建构绪论
    出版时间: 2014年08月
    海洋社会学作为社会学应用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其产生与海洋世纪的到来和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密切相关。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国内学者对海洋社会学的含义、特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进行了初步探索,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目前,海洋社会学已经得到了国内社会学界的认可和较高评价,并引起了国内学界的重视。整体上看,海洋社会学的发展呈现“势头迅猛、方兴未艾”之势。
  • 海洋社会
    出版时间: 2014年08月
    人类海洋开发实践活动所产生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海洋社会的诞生。海洋社会体现的是人类海洋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也是人类开展海洋开发实践活动所必需的,它既有一般社会的基本特征,如存在一定的社会结构、具有大量的社会组织、出现一定的社会流动和社会变迁等,同时也具有不同于其他区域性社会的特征。在海洋社会的构成要素中,最为关键的是海洋文化,海洋文化的产生与存在使得海洋社会的形成与存在成为可能并使得海洋社会得以与其他社会类型相区别。
  • 海洋文化
    出版时间: 2014年08月
    我国是海洋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有着灿烂悠久的海洋文化。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国就有了认识海洋和开发海洋的人类实践活动。在辉煌的航海史上,我国还把先进的文化、技术以及古老的华夏文明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当前,建设和发展海洋文化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关于海洋文化的内涵尚未形成一致性的认识。同时,我们也需要对海洋文化的形成路径和主要特征加以深入考辨。
  • 海洋社会群体
    出版时间: 2014年08月
    在海洋开发实践活动中,人们总是处在或流动于各种社会群体中。这些规模与类型各异的社会群体塑造了人们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实践过程中多姿多彩的行为,并满足了人们在海洋开发实践活动中所追求的不同需要。
  • 海洋社会组织
    出版时间: 2014年08月
    满足于“舟楫之便”和“渔盐之利”目标的传统海洋社会早已一去不复返,海洋社会初级群体间的简单分工显然已无法完成现代社会的各种海洋实践活动,为完成这些任务,人们需要专门建立能够达成特定目标的海洋社会群体,也就是海洋社会的各种正式组织。当今时代人们对理性和效率的高度重视推动海洋社会组织的结构、规模、形态朝着高效、庞大、多元的方向不断变化,不仅出现了美国海岸警备队这样功能高度综合的国家海洋行政管理组织,还出现了世界海事大学这样的跨国界海洋教育组织,英国石油公司等全球性海洋勘探业组织,国际海事组织等政府间海洋事务的协商组织,绿色和平等全球性海洋非政府组织,海洋社会组织的活动范围和社会影响正在变得日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