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陈涛
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个人简介: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博士,讲师。

  • 中国环境社会学(第二辑)
    陈涛 崔凤 主编 出版时间: 2014年09月
    《中国环境社会学(第二辑)》是对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中国环境社会学研究成果的系统回顾,力求充分呈现学科研究议题、理论与方法。本书共收录论文27篇,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理论研究/学科建设”,主要从理论层面分析我国的环境问题,并探讨环境社会学的发展趋向。第二单元“风险认知/环境行为”,主要阐释公众的环境风险意识、行为倾向以及环境问题的呈现机制。第三单元“环境抗争/社会冲突”,主要探讨公众环境抗争与社会冲突的动因、方式和策略。第四单元“环境治理/生态建设”,主要研究环境治理的社会逻辑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第五单元“环境与社会”,主要分析特定社会制度、文化体系与环境演变的互动关系。
  • 海洋社会学的建构
    陈涛 崔凤 宋宁而 唐国建 出版时间: 2014年08月
    海洋社会学是海洋世纪的呼唤,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社会学时代精神的反映及学科不断拓展边界的结果。本书从海洋社会学的含义、对象与特征等方面系统阐释了何谓海洋社会学;继而从海洋社会的含义、特征、层次、构成要素以及海洋社会变迁等方面阐释了海洋社会的内涵;进而围绕海洋社会群体与海洋社会组织、海洋移民、海洋文化、海洋社会问题、海洋政策与海洋管理等专题,对其含义、构成、特征、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等问题进行了阐释;并阐明了海洋开发对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本书为海洋社会学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系列较为完整、规范的基本概念,为海洋社会学这一新兴的社会学分支学科创建了相对完整的体系框架。
  • 产业转型的社会逻辑
    陈涛 出版时间: 2014年08月
    推动产业转型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本书以皖南首圩——大公圩为研究区域,以河蟹产业转型的社会文化机制和效应为基本线索,深入考察大公圩河蟹产业转型的历程,通过对适用技术、组织体系、生态资本和民间实践等维度的分析,揭示产业转型背后的社会逻辑,为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论”及“无工不富论”提供新思路。
  • 美国海洋溢油事件的社会学研究
    出版时间: 2013年07月
    海洋溢油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凸显了现代风险社会的特质。它不仅会产生严重的环境与经济影响,也会产生深刻的社会与文化影响。美国海洋溢油事件的社会学研究可分为“根源论”“影响论”和“博弈论”,本文深入探讨了溢油事件的社会根源、社会文化影响、心理影响及其康复以及权力博弈等议题。美国海洋溢油事件的社会学研究具有很强的追踪性和深入性。随着海洋开发进程的加快,中国溢油事件已经屡见不鲜,对社会运行产生着深刻影响。鉴于此,中国社会学界需要增加学术自觉意识,积极扭转海洋溢油事件中社会学话语体系缺失的局面。
    关键词:
  • 从“生态自发”到“生态利益自觉”——农村精英的生态实践及其社会效应
    出版时间: 2012年07月
    在当前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背景下,如何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退化的二元悖论是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作为环境社会学的重要理论范式,生活环境主义强调从生活者的生活实际出发,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人的生活现状和生活智慧,寻找解决环境问题的答案(鸟越皓之,2009)。生活者的生产实践以及生活智慧对解决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实践是在一定的“环境—社会”系统内形成的。本文以“中国生态养蟹第一县”——安徽当涂县的河蟹生态养殖产业发展为案例对此进行研究。
    关键词:
  • 从“生态自发”到“生态利益自觉”——农村精英的生态实践及其社会效应
    出版时间: 2014年09月
    农村精英在生态农业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涂河蟹生态产业发展表明,农村精英的生态实践经历了从“生态自发”到“生态利益自觉”的形成过程:通过对既有粗放型养殖模式的反思和不同养殖模式的比较,他们最初具有了生态自发意识,而后在一定的“环境—社会”系统内形成了生态利益自觉理念。当生态利益自觉成为普遍性的社会行为时,从自下而上的抵制污染产业到自上而下的预防污染都形成了一定的社会机制。在当前生态系统遭遇严重破坏的背景下,农村精英的生态实践及其社会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 海洋社会学的建构绪论
    出版时间: 2014年08月
    海洋社会学作为社会学应用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其产生与海洋世纪的到来和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密切相关。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国内学者对海洋社会学的含义、特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进行了初步探索,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目前,海洋社会学已经得到了国内社会学界的认可和较高评价,并引起了国内学界的重视。整体上看,海洋社会学的发展呈现“势头迅猛、方兴未艾”之势。
    关键词:
  • 海洋社会
    出版时间: 2014年08月
    人类海洋开发实践活动所产生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海洋社会的诞生。海洋社会体现的是人类海洋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也是人类开展海洋开发实践活动所必需的,它既有一般社会的基本特征,如存在一定的社会结构、具有大量的社会组织、出现一定的社会流动和社会变迁等,同时也具有不同于其他区域性社会的特征。在海洋社会的构成要素中,最为关键的是海洋文化,海洋文化的产生与存在使得海洋社会的形成与存在成为可能并使得海洋社会得以与其他社会类型相区别。
    关键词:
  • 海洋文化
    出版时间: 2014年08月
    我国是海洋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有着灿烂悠久的海洋文化。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国就有了认识海洋和开发海洋的人类实践活动。在辉煌的航海史上,我国还把先进的文化、技术以及古老的华夏文明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当前,建设和发展海洋文化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关于海洋文化的内涵尚未形成一致性的认识。同时,我们也需要对海洋文化的形成路径和主要特征加以深入考辨。
    关键词:
  • 海洋社会群体
    出版时间: 2014年08月
    在海洋开发实践活动中,人们总是处在或流动于各种社会群体中。这些规模与类型各异的社会群体塑造了人们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实践过程中多姿多彩的行为,并满足了人们在海洋开发实践活动中所追求的不同需要。
    关键词:
  • 海洋社会组织
    出版时间: 2014年08月
    满足于“舟楫之便”和“渔盐之利”目标的传统海洋社会早已一去不复返,海洋社会初级群体间的简单分工显然已无法完成现代社会的各种海洋实践活动,为完成这些任务,人们需要专门建立能够达成特定目标的海洋社会群体,也就是海洋社会的各种正式组织。当今时代人们对理性和效率的高度重视推动海洋社会组织的结构、规模、形态朝着高效、庞大、多元的方向不断变化,不仅出现了美国海岸警备队这样功能高度综合的国家海洋行政管理组织,还出现了世界海事大学这样的跨国界海洋教育组织,英国石油公司等全球性海洋勘探业组织,国际海事组织等政府间海洋事务的协商组织,绿色和平等全球性海洋非政府组织,海洋社会组织的活动范围和社会影响正在变得日益显著。
    关键词:
  • 海洋移民
    出版时间: 2014年08月
    在移民史上,最早的和主要的移民模式都发生在陆地之间,而有规模的海洋移民历史只有500多年。就世界范围而言,随着15世纪末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国际海洋移民开始明显增加。就中国而言,明代中叶以后,海洋移民规模增长较快。海洋移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对移民输入地和输出地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这方面,史学界开展了较早的探索性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海外移民,并且主要集中在明清时期,但对人类海洋开发实践活动引发的趋海型的海洋移民研究有限。
    关键词:
  • 海洋社会问题
    出版时间: 2014年08月
    海洋社会问题是海洋社会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海洋社会问题的凸显,彰显了海洋社会学这门新兴学科的现实价值。在“人类向海洋进军”和人类海洋开发实践活动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海洋社会问题正以越来越多的形式表现出来。本章在阐述海洋社会问题含义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三大热点问题,即海洋“三渔”问题、海洋环境问题和海洋权益问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