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张和清
机构: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个人简介:

云南大学历史学学士,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文学硕士,香港理工大学哲学博士。2008年5月至今担任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映秀社工站工作员、督导。曾在云南大学社会工作系任教。现任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工作专业负责人,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教育(MSW)中心主任,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民政部“全国城乡社区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硕士(MSW)及哲学博士(Ph.D.)。倡导、践行社区为本的整合社会工作和城乡合作运动并开展行动研究;具有15年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经验、8年中国灾害社会工作经验。教学及科研方向涉及社区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灾害社会工作、边缘群体社会工作。出版《农村社会工作》《灾害社会工作——中国的实践与反思》《国家、民族与中国农村基层政治——蚌岚河槽60年》等十余部著作及教材,在《社会学研究》等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2010年林护中国社会工作培训及发展基金第二届林护杰出社会工作学人奖获得者。

  • 国家、民族与中国农村基层政治
    张和清 出版时间: 2010年02月
    本书依据2001~2006年对云南少数民族行政村蚌岚河槽的田野调查,透过该村三代村干部从政经历的口述故事、村民的叙述和档案资料,通过研究干部统制的形成及其衰变过程,探讨中国农村基层政治60年的变迁,理解社会主义国家改变1949年以前蚌岚河槽主族控制和抱摸操控的村落政治局面的过程,并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干部统制的衰变给当地民众在生计发展和文化身份认同方面带来的危机。
  • 行动·反思·成长
    许怡徐岩张和清 主编 出版时间: 2015年07月
    本书是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历届毕业生的优秀论文选集。作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国内现今各类不同的社会问题、处遇方式,以及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挑战。这些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本土气息,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各种转型问题,以及社会变迁给人们带来的冲击、疏离、贫穷和苦难;与此同时,也让我们看到社会工作者如何将人本主义的关怀带给人们,将改变的希望一点点地重新点燃。在这种意义上,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同时还是社会工作实践者们对他们行动过程的记录和反思,并将改变的过程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希望此书的出版可以让更多的社工学生看到实践中的社会工作,给更多的社工界同仁以实务经验的参照。
  • 蚌岚河槽地区干部统制问题研究的缘起及主要问题
    出版时间: 2010年02月
    本研究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1)1949年以前槽区的社会政治面貌如何? 主族和抱摸们怎样控制着村落的政治局面?抱摸在主族控制中的作用如何?(2)在土改和集体化时期,社会主义国家是如何改变传统主族控制和抱摸操控的村落政治局面,从而打造新的国家政权?社会主义国家的干部统制是怎样确立起来的?“革命型” 社队干部在其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3)改革开放(特别是市场化) 以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干部统制是怎样发生变化的?有何特色?“四化” (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村干部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4)上述基层政治的演变对少数民族地区民众的生计发展和文化身份认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关键词:
  • 蚌岚河槽地区基层政治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出版时间: 2010年02月
    本研究试图通过蚌岚河槽基层政治60年的变迁,探寻现实“三农”问题的历史源流,为地方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工作实验提供一些反思的依据。因此,历史社会学的方法最契合我的研究主旨,与之相适应的具体研究方法是民族志田野调查。
    关键词:
  • 1949年前蚌岚河槽主族控制下的族群杂居村落
    出版时间: 2010年02月
    本文以村民陈玉清全家逃难进村为主要线索,呈现1949年以前蚌岚河槽的人文地理状况,村落的族群关系,特别是主族控制和抱摸操控的村落政治局面,旨在回答1949年以前槽区的社会政治面貌如何?主族和抱摸们如何控制村落政治局面?
    关键词:
  • 扎根(解放—土改)——干部统制与民族身份打造
    出版时间: 2010年02月
    本文通过中共政权借助土改等政治运动深入槽区初步确立干部统制和打造各族群的民族国家认同的风雨历程,试图回答少数民族村干部是如何选拔和培养起来的?沙民族等是如何打造出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如何通过培养新干部、塑造新民族改变传统主族控制和抱摸操控的村落政治局面,从而打造新的国家政权?
    关键词:
  • 磨难(合作社—人民公社)——阶级斗争扩大化与乌托邦社会主义破灭
    出版时间: 2010年02月
    本文通过“征粮建社” 运动(集体化) 的曲折斗争过程,探寻社会主义国家干部统制是如何最终确立的,以及干部统制出现危机的状况及其后果。
    关键词:
  • 致富(20世纪80年代)——大包干与“原始落后”的少数民族
    出版时间: 2010年02月
    本文通过国家大包干(农林及财政承包责任制)政策的权力运作过程,探寻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国家干部统制(基层政治) 的新动向,村干部权威角色的新变化,以及少数民族如何被建构成为“原始落后” 的他者形象。
    关键词:
  • 扶贫(20世纪90年代)——“贫穷落后”的少数民族与农业商业化
    出版时间: 2010年02月
    国家在少数民族山区实施的开发式扶贫工程(温饱工程、公共建设工程、调整产业结构等),为什么当地农民不领情呢?开发式扶贫策略为什么会造成干群关系冲突呢? 国家“贫穷落后”论述及其扶贫实践对当地少数民族生计和文化身份认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小春经济作物和公共设施的扶贫开发经营过程中,村干部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本文将继续探究地方国家的“贫穷落后” 论述及市场化的开发式扶贫,如何造成干部统制新衰变及其后果。
    关键词:
  • 挫败(21世纪)——“愚昧落后”的少数民族与政绩工程
    出版时间: 2010年02月
    本文以下派村支书王胜利近三年的村干部经历为线索,探讨槽区干部统制的持续衰变及其后果。
    关键词:
  • 结论——干部统制的形成与扶贫经营政治
    出版时间: 2010年02月
    本研究结合国家—社会关系(国家政策的权力运作和村干部权威角色的变化)和权力与文化宰制两个理论视角,运用云南少数民族行政村——蚌岚河槽三代村干部从政经历的口述故事、一些村民的叙述和档案资料,通过研究干部统制的形成及其衰变过程,探寻中国农村基层政治60年的变迁。研究发现,社会主义国家正是依靠干部统制改变了1949年以前槽区主族控制和抱摸操控的村落政治局面,打造并维护了新的国家政权。但改革以来,干部统制的新衰变使少数民族地区民众的生计发展和文化身份认同出现双重危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