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包智明
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系
个人简介: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主 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系主任教授,社会学博士
    暂无内容
  • “费孝通问题”与中国现代性
    出版时间: 2015年12月
    关键词:
  • 脱嵌型资源开发与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困境——基于四个关系性难题的探讨
    出版时间: 2014年09月
    当前,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西部大开发政策,我国民族地区逐步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但客观来讲,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仍相对滞后,而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也呈现出“脱嵌”的典型特征。与此相应,当前我国民族地区的“脱嵌型”资源开发面临四个关系性难题——开发与保护、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外部主导与地方参与、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而要真正实现我国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就需要充分考虑资源开发过程的“社会嵌入”,并从理顺政府职能、强化政策及制度执行、实施参与式开发以及强化基层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着手,破除上述四个关系性难题,进而推动民族地区的内生型、包容性发展。
    关键词:
  • 制度变迁、利益分化与农民环境抗争——以湖南省X市Z地区为个案
    出版时间: 2014年09月
    面对环境侵害,湖南省X市Z地区农民环境抗争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集体沉默、经济转轨时期的私力救济,以及市场经济时期的依法抗争。该地农民的行动选择主要受制于政治机会结构以及国家、企业和农民之间所形成的利益结构的双重约束。我国的制度变迁将封闭的政治机会结构予以有限度的开放,又导致国家、企业和农民之间所形成的利益结构从一体转向分殊,两者的结构转型促发受环境侵害的农民从沉默走上抗争之路。然而,以发展主义为取向的经济制度与威权性格的政治制度之间的高度同构性决定了地方政府无法正确对待农民利益诉求,农民亦无力突破制度的桎梏。改革现行经济政治制度是化解农村环境危机、缓和国家与农民关系紧张的根本之途。
    关键词:
  • 环境社会学与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包智明教授访谈录
    出版时间: 2022年05月
    本文为包智明教授访谈。包智明教授出生在内蒙古,他的研究也与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结下了不解之缘。“沙漠化—生态移民—资源开发—生态文明建设”是他推进民族地区环境社会学研究的主线。由其沙漠化研究引出的内蒙古生态移民研究,揭示了生态移民政策实践偏离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社会机理。他对西部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与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揭示了资源开发过程中所隐含的四个悖论,凸显了其“环境公正”和“绿色发展”的问题意识。进入新时代,包智明教授开始关注不同社会主体的环境行为与其社会文化的关系,探索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文化机制,并将其研究区域从内蒙古拓展到新疆、宁夏、云南、贵州等民族地区。包智明教授的研究具有较强的民族地区特色和家国情怀,他的环境社会学研究脉络清晰,相信访谈录一定会让读者受益匪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