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武晓伟
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
个人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

    暂无内容
  • 妇女与教育
    出版时间: 2015年11月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就有男女平等的优良传统。全面实现两性平等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因此,从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出发对我国教育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条文进行梳理和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本章运用文献法整理我国教育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及规章制度,并结合教育领域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 中国乡村教师性别结构变迁研究概述
    出版时间: 2022年01月
    新中国成立后,乡村女教师数量持续增长已成为一种趋势,但其发生和发展又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而且存在区域性差异。中国乡村教师性别结构变迁的研究问题:第一,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乡村教师性别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第二,乡村教师群体性别结构变化得以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乡村教师群体性别结构过分“女性化”趋势将产生什么影响。
    关键词:
  • 中国乡村教师性别结构研究文献回顾
    出版时间: 2022年01月
    本文首先考察了各国师范教育中女子受教育的情况;其次,进一步梳理了不同国家女性作为“教师”进入学校教育系统的历史进程,以求与我国女教师进入公共教育系统的过程作参照;再次,综述了各国学校中女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最后,详细梳理了我国乡村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状,以及改革开放后针对乡村女教师的研究。本文还对“乡村”“乡村教师”以及“教师性别结构”与“女性化”进行了概念梳理与界定。
    关键词:
  • 中国乡村教师性别结构变迁研究设计
    出版时间: 2022年01月
    中国乡村教师性别结构变迁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体系从总体上说是质性的,将县域教育的历时性叙述框架引入共时性分析,再借鉴口述史方法对具体场景进行“深描”。该研究的分析逻辑将围绕“国家-乡村”和性别身份两条线索展开,另外,对于乡村女教师,社会性别成为分析的另外一个重要线索。对田野资料的搜集,该研究采取以下五种方法:口述史、生活史、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和文献研究。
    关键词:
  • 历史的视野:Q县女教师的发轫
    出版时间: 2022年01月
    以河北省Q县为个案县,本文考察了该县近代的教育,发现旧式私塾、私学、新式学堂、教会学校和伪“满洲国”时期兴办的学校,均不同程度地招收女学生,这些受过教育的女学生为Q县之后出现女教师孕育了可能性。1918年,以龙王庙高等小学堂为首的新式学堂中开始有女性教师,这是Q县最早的一批女教师。除旧式私塾之外,教会学校和伪满当局兴办的各类学校中也已聘用女性出任教师一职。
    关键词:
  • Q县教师性别结构变迁(上)
    出版时间: 2022年01月
    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乡村学校“大跃进”,民办女教师的增幅明显高于男性。在国家政权纠偏整顿时期,民办女教师的人数又迅速下滑,下浮比例也远高于男教师。这说明,乡村女教师身份的获得和剥夺均易于男性。“文化大革命”时期,乡村知识男性相继逃离“教师”这一岗位,女教师渐次补进,造成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教师队伍男女性别比的趋同趋势。与此同时,大批知识青年下乡,其中部分女青年也补充到乡村教师的岗位上。
    关键词:
  • Q县教师性别结构变迁(下)
    出版时间: 2022年01月
    改革开放后,教师职业已经对乡村男性失去了吸引力,男性逐渐从教师岗位中退出。与此同时,城市化又是一种“男性化”,抑或是男性在劳动力市场优势化的过程。女性人力资本的投资歧视造成资本存量的性别差异,乡村女大学生遭遇找工作中的性别壁垒,“体制内”、稳定的、相对体面的教师工作就成为她们不得已的“鸡肋”选择。乡村教师队伍“女性化”已经成为一种显性趋势,然而,体现在量上男女教师数趋向一致性的背后,男女教师在若干方面仍旧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 深描:Q县教师工作与生活图景
    出版时间: 2022年01月
    乡村年轻一代通过考大学或者外出打工,摆脱了传统村庄的束缚,他们的动力甚至不是来自于父辈的“让老婆孩子过上好生活”,而是源于对城市生活的向往,村庄生活已经难以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意义。乡村传统性别文化规训使女教师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随着城市化进程以及劳动力就业市场的性别隔离,教师成为现代乡村女大学生无奈的选择,而且面临越来越萧条和荒凉的村落,青壮年男性越来越少,这些年轻女教师们的婚嫁也成为困扰她们的问题。
    关键词:
  • 乡村教师性别结构女性化的影响与对策
    出版时间: 2022年01月
    乡村教师性别结构是整体教师群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目的是呈现和说明乡村男女教师的数量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结构功能差异,即这种乡村教师性别结构的“女性化”趋势对乡村社会与教育、学校与学生、教师群体内部的影响。本文基于对河北省Q县乡村教师性别结构变迁的历史事实的描述与分析,首先分析这种“女性化”趋势带来的影响,进而尝试对此提出若干建议与对策,以促进乡村教师队伍性别结构的合理化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