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Q县教师性别结构变迁(上)
作者:
武晓伟
出版日期:
2022年1月
报告页数:
40页
报告字数:
34037字
所属图书:
中国乡村教师性别结构的变迁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01.122-161
武晓伟
摘要:
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乡村学校“大跃进”,民办女教师的增幅明显高于男性。在国家政权纠偏整顿时期,民办女教师的人数又迅速下滑,下浮比例也远高于男教师。这说明,乡村女教师身份的获得和剥夺均易于男性。“文化大革命”时期,乡村知识男性相继逃离“教师”这一岗位,女教师渐次补进,造成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教师队伍男女性别比的趋同趋势。与此同时,大批知识青年下乡,其中部分女青年也补充到乡村教师的岗位上。
关键词:
性别结构
乡村教育
女性研究
作者简介:
武晓伟: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
相关报告
Q县教师性别结构变迁(下)
乡村教师性别结构女性化的影响与对策
中国乡村教师性别结构变迁研究概述
中国乡村教师性别结构研究文献回顾
深描:Q县教师工作与生活图景
国际视野下的性别失衡与治理概述
矿山社区人口性别结构分析
东北地区人口性别结构
西镇的性别结构:四位学者的研究
2014年中国劳动力的人口、经济、社会基本状况
文章目录
第一节 社会主义革命与改造时期的教师性别结构变化
“平权平等”——性别平等的乡村教育
“双肩挑”——女教师扫盲与儿童教育共担
“进退难”——传统性别文化的羁绊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与探索时期的教师性别结构变化
“大跃进”与“调整”——教师的动荡
“末等公民”——民办女教师的归宿
极贫与饥饿的记忆——教师下放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师性别结构变化
混乱的乡村与教育
“臭老九”——乡村教师的宿命
城市文明与福音的传播者——知青女教师
·
第四节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