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彭澎
机构: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个人简介:

管理学博士,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法学部副主任、教授、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公共管理、政府创新等问题。

  • 2011年中国广州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易佐永 崔仁泉 主编 ; 彭澎 涂成林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11年06月
    《2011年中国广州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作为《广州蓝皮书》系列之一列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国家皮书系列”,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和广州大学联合编撰,在全国公开发行。本报告已是连续第四年出版,由总论篇、行业发展篇、社会保障篇、劳动人才篇、社会管理篇、社会舆情篇、收入分配篇七个部分组成,是广大科研工作者、政府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了解广州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参考物。本报告指出,2010年,广州市以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总目标,以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主攻方向,以“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为主题,大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方面,成功进入“万亿元俱乐部”;在城市发展方面,借力于亚运会、亚残运会的东风,成功实现城市面貌“大变”目标;在民生方面,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就业形势继续稳中趋好,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得到改善;在社会管理方面,社区管理手段不断创新,网络问政逐步推行,施政透明度和决策民主化不断提高。展望2011年,广州市将以“承亚运精神、促转型升级、建幸福广州”为发展目标,继续推进全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逐步建立起科学化、精细化、常态化的城市管理体系。
  • 转型期推进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发展的价值特征和路径选择
    出版时间: 2014年04月
    本文主要概述了我国农村在转型期推进其基层社会管理发展的价值特征和路径选择。转型期推进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发展是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转型期推进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发展,是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和乡村社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提高农村社会管理能力和基层治理水平的核心工程;转型期推进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发展能科学谋划和有效解决农村问题,是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民主政治制度和社会管理制度的重点工程。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是以基层自治为基础,自农村市场化发展以来逐步构建起来的,突出农民群体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性,这是农村市场化发展以来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变革的一种制度飞跃。农民群体始终是基层社会管理的主体和基础,激活农民群体的管理积极性才能较好地发挥多元化社会组织的管理功能。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既是乡村治理和基层民主政治的主导模式,又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体制动力。
  • 建设幸福广州的主客观评价机制及对策
    出版时间: 2012年06月
    本文从城市幸福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建设“幸福广州”必要性,并对建设“幸福广州”采用广东省主客观评价体系的进行适应性分析,进一步指出广州应从政府重视、发展经济、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满意度、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和自然保护、提升“新广州人”幸福感这六个方面进一步落实“幸福广州”的构建。
  • 广州建设体育强市战略研究
    出版时间: 2010年09月
    2010年亚运会在广州举办,利用这个契机,全面发展广州市体育事业,可以极大地促进城市素质和城市形象的提升。为此,广州提出了创“全国一流、国际瞩目的体育强市”的发展战略。
  • 广州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机制研究
    出版时间: 2011年06月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时期,伴随着政治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类社会组织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活跃在社会每个角落。日益活跃的社会组织,呼唤着新一轮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到来。经过多年的努力,广州社会组织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本文在总结借鉴省内外社会体制改革试点情况的基础上,探索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的新机制,先行先试,为全国社会组织管理创新提供新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