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梁绿琦
机构: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个人简介:

女,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院长、教授,北京市团校校长,北京志愿者学校校长。担任全国高等教育自学委员会专业委员、全国共青团教材审查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青年教育学会副会长等。2008年荣获中国青少年研究会“青少年研究事业突出贡献奖”。主要从事哲学、青年教育的研究,先后主持过多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共青团中央、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在《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研究》等核心期刊及其他类别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志愿服务类学术专著《志愿中国—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志愿社区一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研究》(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等。

  • “80后”青年志愿服务与公民意识
    梁绿琦 主编 出版时间: 2013年10月
    志愿服务是每个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志愿服务的主体是青年。本书分析了“80后”一代的成长背景及群体特征,探讨了“5·12”汶川大地震、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志愿行动,总结了“80后”参与志愿服务与公民意识生成、发展的关系。“80后”一代的志愿行动对推进我国社会文明进步和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 认识“80后”群体
    出版时间: 2013年10月
    随着社会各界尤其是媒体给予的高度关注,“80后”概念所表述的含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最初的特指少年作家(有人认为称呼“写手”更为合适,暗示他们的文本是用手指敲击键盘码出来的,而不是用脑思考的结果),转而被借用成为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所有年轻人的代名词。随着“80后”不断参与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各界对“80后”群体的研究越来越多,对他们的评价也褒贬不一。
    关键词:
  • “80后”志愿服务与公民教育
    出版时间: 2013年10月
    在当代公民社会学理视野下, “80后” 志愿服务作为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凝聚社会力量, 整合社会资源, 关注民生和提供社会保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有利于优化人际关系, 化解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社会和谐。
    关键词:
  • 新公民在成长:“5·12”地震灾害中的“80后”志愿者
    出版时间: 2013年10月
    在地震发生之后,中国的媒体展现出空前的公开、开放姿态,整个社会以最高的效率动员起来,尤其“80后”的青年一代,他们在灾难面前展现出出人意料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也展现出鲜明的独立意识和参与激情,更展现出相当成熟的思考能力、行动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各方面的成长。经过这次灾难的洗礼,中国的公民社会已初现雏形,而“80后”的一代新公民也逐渐开始成熟,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生力军。
    关键词:
  • 世界视野中的家国情怀:“80后”的奥运志愿者
    出版时间: 2013年10月
    由170万人组成的奥运志愿者群体,他们青春的朝气、真诚的微笑、开放的心态、职业的素质和热情的服务令世界惊叹。本章主要介绍了在奥林匹克运动的百年发展史中,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此次北京的奥运志愿服务又体现出什么突出的特色呢?在多达百万的奥运志愿者群体中,占主体地位的“80后”青年表现出什么样的风采,又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收获呢?
    关键词:
  • 非营利组织与“80后”志愿服务
    出版时间: 2013年10月
    从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的发达国家到非洲、拉丁美洲、(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中国家,人们都在建立各种社团、基金会和类似的机构以提供各种人类服务:促进基层经济发展,遏制环境退化,保护公民权利和追求其他上千种先前未曾给予关注或留给国家去完成的目标。与此同时,伴随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从“全能政府”转向“有限政府”,为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制度空间。
    关键词:
  • 为“80后”志愿服务喝彩
    出版时间: 2013年10月
    志愿者是一个公民社会的道德标尺。近些年来, “80后” 志愿者的群体, 被誉为“鸟巢一代” “汶川一代” “海宝一代”, 他们的表现, 让世人看到了中华民族美德的传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 “为‘80后’志愿者群体喝彩” “向我们时代的行动者致敬”, 赢得了国内外舆论的高度赞扬和认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