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侯慧丽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个人简介:

南开大学法学(社会学)学士、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人口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社会保障、收入分配、人口社会学、社会政策。在《中国人口科学》、《人口与经济》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多篇。

  •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效应
    侯慧丽 出版时间: 2011年12月
    收入分配问题是我国面临的越来越突出的矛盾之一,它不仅会阻碍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也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处理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收入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是近几年来讨论的焦点。一般认为,通过税收、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等再分配方式是缩小收入差距的途径。我国实行的“统账”结合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具有再分配功能的一项制度安排。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机制是否发挥了缩小收入差距、减少不平等的作用呢?本研究利用国家统计局2009年城市住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现行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制度范围内的再分配抑制了逆向再分配,但是对缩小收入差距、降低不平等的调节作用非常有限。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效应主要产生在代际和性别之间。代际间再分配的主要目的是消化转轨成本,性别间再分配主要是由于女性预期寿命长于男性且退休年龄早于男性而产生的男性向女性的再分配。行业之间、单位所有制性质之间、职业之间的再分配效应不明显。单从描述性分析看,再分配效应在部门间表现为从垄断行业向竞争性行业的转移,从国有经济单位向非国有经济单位的转移,从职业地位高层次人口向职业地位低层次人口的转移,但是当把这些因素同其他因素综合起来考虑交互作用时,收入、所有制、行业、职业的作用相对养老金再分配产生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养老金再分配的效应主要还是产生在年龄、性别之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效应存在着地区差异。在目前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下,各地不同的预期寿命是各地区平均养老金收益额差异的一个原因。但预期寿命的风险应该由国家承担。相比之下,社会平均工资的差异更有重要意义。随着地区社会平均工资的提高,年龄间的养老金收益额差异会更大,性别间的差异也会增加,也就是说社会平均工资高的地区比社会平均工资低的地区,年龄和性别间的再分配程度更深。灵活就业人员在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中与城镇其他身份就业者的养老金再分配收益没有差别。但是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成本是否比其他就业者更大,取决于对养老保险缴费的认识。如果只在灵活就业人员群体内部比较,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金再分配存在着逆向再分配,会加大灵活就业群体内部的不平等。这样会影响低收入的灵活就业者的参保积极性,不利于扩大覆盖面。市场体制改革使我国从原来的国家—企业保险转向了国家—社会保险,也就是把垄断的再分配福利体制转变为不依托权力的再分配福利制度。制度转变后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内的再分配发挥了一些均平功能,有限地缩小了不平等,但是碎片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却增加了整体的社会不平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再分配的存在是被认可的价值基础,并且在目前的条件下,积极把各种人群都纳入养老保险制度中,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是再分配方式选择的方向。在此价值观和方向指导下,适度加大再分配力度,剥离转轨成本,减少代际负担,整合制度,消除碎片,缩小部门间初次分配的差距,等等,是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方向。
  •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百豪村卷:深度贫困地区的多维贫困治理
    黄婉婷侯慧丽 出版时间: 2018年12月
    百豪村地处云贵高原、位于广西西北部,是省级贫困村也是国家级贫困村。自2015年开始,百豪村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当地的扶贫措施主要包括生产性帮扶项目、基础建设性帮扶项目、扶贫小额信贷、公共服务扶贫项目等。百豪村的扶贫工作解决了村民的燃眉之急:修缮的通村硬化道路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危房改造工程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扶贫养殖苗为当地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百豪村的扶贫经验具有启发意义:建立起可追踪扶贫效果的反馈机制;同时进行结构性制度扶贫与文化性扶贫;加快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集体经济,产业扶贫与市场运行规律相结合;扶贫治理力量要与当地乡村治理相结合等。
  • 劳动力市场深化改革与城乡分割体制终结
    出版时间: 2011年08月
    本文首先介绍城乡分割体系概况,然后总结城乡分割体制和初期改革带来的冲击,其次列举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的重大举措,再次阐释新世纪深化改革的意义,接着概述城市层面和社区层面形成的一种“本地-外来”的分割局面,再指出户籍身份不平等有下降趋势的现象,最后对其进行了总结与思考。
    关键词:
  •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效应
    出版时间: 2012年09月
    由于特殊的经济社会背景,我国形成了城乡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相互分割,不同群体之间社会保障制度差异较大,造成了各种保障制度之间严格的界限,不同职业身份的人享受到不同的再分配方式。与现实中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待遇水平相比,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满意度和公平性的评价并不完全一致。从对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的满意度和公平感的分析来看,农业户籍的人没有比非农业户籍的人认为养老保险制度更不公平;同样在对医疗保险制度的认同认知中,农业户籍的人比非农业户籍的人更表现出满意。因此,需要在改革中全面考虑、统筹协调、平衡好不同群体成员内部与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要尽量消除制度的碎片化和分割性,缩小群体间的逆向再分配效应。政府需要从客观的不平等和民众主观的不平等两个方面来努力减少社会保障不平等。
    关键词:
  • 失业保障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出版时间: 2012年09月
    对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再分配作用的考察体现在代际、收入、性别等方面。目前养老金制度代际之间的再分配有利于年龄大、工作年限长的人,是从年轻人向老年人的转移。性别间存在养老金的再分配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是男性向女性的转移。养老金转移出现清晰的从收入水平高的群体向收入水平低的群体转移的倾向。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虽然没有出现收入的逆向再分配,但是对收入差距缩小的调节也没有产生明显作用。收入、所有制、行业、职业的作用对养老金再分配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对养老金再分配发挥作用的主要还是年龄、性别和地区。除了从制度整合和扩大覆盖面上来缩小差距,通过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也是降低不平等的办法之一。
    关键词:
  •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再分配效应及公平性评价报告(2011)
    出版时间: 2013年03月
    本报告是2011年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再分配效应及公平性的评价,第一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中制度分割的形成,第二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效应,第三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满意度和公平感评价,第四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效应与公平性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
  •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效应绪论
    出版时间: 2011年12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堪称一个奇迹。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也发生着变化。从改革开放前的忽视效率的平均主义到改革开放初期开始重视效率,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发展变化的具体表现。“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正是效率优先的策略,但是在保持经济高度增长,过度重视效率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不同人群、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日益显现,收入分配问题面临着越来越突出的矛盾。这不仅会阻碍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也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处理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收入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是近几年来讨论的焦点。在解决收入差距问题时,作为具有再分配功能的社会保障制度往往是一种重要手段,对调节收入差距具有积极作用。我国逐步建立的“统账”结合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所产生的再分配效应对我国目前的不平等状况是否起到了抑制作用?本研究将通过对我国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的再分配程度的估计来讨论我国市场转型时期的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对社会不平等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
  •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出版时间: 2011年12月
    我国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在体制发展的阶段上看经历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大的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与意识形态紧密相连,当引入市场机制、发生经济体制的转型之后,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也顺应转型需要,进行了从国家负责的保险制度向社会保险制度的转变。本文将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及其在不同阶段的再分配特征为主来梳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发展的脉络。
    关键词:
  • 再分配的概念、理论发展及再分配效应的现状研究
    出版时间: 2011年12月
    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概念和理论来源于社会保障再分配的理论。因此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的理论发展基本是社会保障再分配理论的演变。社会保障思想的历史渊源之一是基督教教义中的慈善济贫,在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过程中,这一行为逐渐被政府所取代,成为政府的行为。慈善济贫是自愿再分配的过程,由政府来实现这种再分配过程就变成了强制性再分配,也就形成了国家制度。所以在社会保障发展中,再分配是主线,分配方式的不同则形成了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中重要的一项内容,从制度建立之初就具有一定的再分配功能。在本质上是为满足社会老年成员基本生活需要,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收入再分配。其基本功能在于弥补初次分配中和再分配中的市场失效,以维持社会公平,增进社会福利(申曙光,1997)。本文将从再分配的概念、特征及再分配的理论发展和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效应的现状研究来回顾关于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效应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
  • 养老保险再分配效应数据、变量与测算方法
    出版时间: 2011年12月
    回顾已有的养老保险再分配效应的实证研究,定量分析所使用的数据基本源于两种类型:微观的个人调查数据和宏观的汇总数据。根据数据来源的不同特征,研究者使用数据的方法和变量的操作定义也不尽相同。本研究使用微观个人调查数据,根据需要,可以利用此数据作出个人的工资预测值,以此为缴费工资,计算个人终生养老金缴费总额,并与终生养老金领取总额相比,来考察养老金的收益和转移状况。
    关键词:
  •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代际间再分配
    出版时间: 2011年12月
    本文将不再专注于测算两种制度的代际再分配程度是加强还是减弱,因为测算结果可能由于数据、精算方法选择与参数设定的不同而有不同。所以本文更注重探讨下述方面的内容:在2005年的养老保险制度下,代际的再分配是怎样的;代际的受益和受损程度,即从年青一代向老年一代的转移程度如何;对转轨成本的偿还路径如何影响了代际的不平等。
    关键词:
  •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性别间再分配
    出版时间: 2011年12月
    不论男女性别的退休年龄的差异如何,由于女性的预期寿命长于男性而产生的再分配是存在的。那么这一预期寿命延长所产生的风险导致的再分配加大,是如何影响性别间的再分配呢?同时男性和女性的退休年龄又是如何影响性别间再分配的,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对性别间的再分配做一个分析。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