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周应江
机构:中华女子学院法学院
个人简介:男,法学教授,中华女子学院法学院院长,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法学会理事、北京市法学会妇女法研究会理事。先后就读于华东政法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分别获得法学学士、民商法硕士、民商法博士学位,曾赴英国雷丁大学(the University of Reading)学习进修一年。主要从事民商法和妇女法的教学研究工作。主持中华女子学院重大科研项目“农村流动妇女土地权益的法律保护研究”、中华女子学院重点教改项目“法律诊所课程的建设与实践”;参与“中国-加拿大妇女法”研究项目、中国—欧盟司法合作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订与完善”、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家庭服务行业管理立法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反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评估机制研究”、“公权力干预家庭暴力适度性研究”、“高校性骚扰法治机制研究”等科研项目并完成相关研究工作任务。出版专著《家庭承包经营权:现状、困境与出路》(法律出版社2010年);主编《合同法教程》、《民法学》等教材;在《法学论坛》《法学杂志》《知识产权》《妇女研究论丛》《中华女子学院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法学论文。
  • 中国妇女教育发展报告No.4
    刘利群 主编 ; 黄河 周应江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25年04月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年砥砺奋进,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妇女发展事业取得了新成就。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吹响了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为推动性别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本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时代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依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各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实施情况,探析社会性别视角下新时期女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本报告主要研究了社会性别视角下高校女大学生的发展理路与现状,将社会性别视角融入教育领域,以社会性别视角理念与方法论指导女大学生发展相关议题。在研究方法上,立足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借鉴社会性别视角,采用问卷调查、定量和定性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女大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收获、领导力认知与运用、媒介素养、身心健康、社会性别观念与择业、就业质量以及低收入家庭女大学生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在对女大学生发展的研究中,首先梳理了社会性别视角下高校女大学生的发展理路与现状:女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增多和教育层次提升,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其次,报告还分析了新征程高校女大学生面临的现实状况,指出女大学生在接受高层次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学科专业选择、就业、媒介素养等不同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从法律、决策、实践、研究、文化及个体等多个层面协同作用,共同推动女大学生的发展。本报告由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科研处、全球女性发展研究院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撰写。
  • 对《婚姻法解释(三)》几个重点问题的分析
    出版时间: 2013年12月
    《婚姻法解释(三)》对婚姻家庭领域诸多亟待明确的法律问题作出了回应。本文认为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司法解释确立的有关拒绝亲子鉴定的推定规则应该审慎适用;有关生育权纠纷的处理规则有助于维护妇女的尊严和权益;有关婚姻家庭财产的归属、分割、流转等项规则,大多以市场交易规则为依据,没有充分考虑家庭财产的身份性与伦理性、中国现有的婚姻家庭传统以及妇女的弱势状况,其实施与适用会对婚姻家庭中的妇女造成不利影响,需要进一步修改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