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尹志刚
机构: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个人简介: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教授,北京社会建设研究会会长,北京市社会学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

    暂无内容
  • 北京城市“失独家庭”救助制度探索——以西城区为例
    出版时间: 2014年06月
    “失独家庭和父母”是今后一段时期数量不断增长的极为特殊的弱势群体。本文依据西城区“失独家庭”抽样调查数据和资料,描述“失独家庭”的现实生活状况、特征和困难,分析家庭面临的风险和需求,探讨政府和社会对“失独家庭”提供帮扶的对策和措施。本文发现,子女死亡给父母带来的精神创伤无法愈合,并且对父母的感情和婚姻影响巨大。失独父母急需政府计生、老龄、社工办等部门共同设计专门帮助他们走出“精神孤岛”的社会工程,提供更多的关怀和照顾,引导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失独父母希望政府和社会增加帮扶和服务,包括经济补助、养老保障、医疗帮扶、精神慰藉、改善住房、日常生活照料护理等。特别是要设置专门帮扶机构,制定专项帮扶制度,包括组建完整家庭制度、心理疏导慰藉制度、生活帮扶制度、社区帮扶制度、社会工作帮扶制度、中介服务帮扶制度。本文提出应该对独生子女的人身风险和家庭风险的规避进行制度安排。
    关键词:
  • 北京城市独生子女残疾家庭救助对策分析
    出版时间: 2014年06月
    本文依据对北京市西城区城市残疾独生子女家庭的调查数据,描述了残疾独生子女家庭的基本情况;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困难和未来可能面对的风险作出评估;进而从制度层面提出对这一群体实施救助和保障。调查发现,城市残疾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困难主要有:家庭经济生活困难,子女就学、就业、康复治疗困难,父母照料残疾子女困难,父母现实困难和残疾子女未来的养老困难(未来家庭的主要风险)。国家和社会要从经济、医疗、养老等制度层面对这类家庭实施救助,逐步建立并完善独生子女家庭风险规避制度体系。
    关键词:
  • 北京城市独生子女空巢失能家庭帮扶研究
    出版时间: 2014年06月
    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三十余年后,独生子女家庭现已成为中国社会中一种常态家庭模式。独生子女家庭空巢失能父母,是未来中国老龄社会中一个需要社会特殊关注的特殊弱势群体。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市西城区独生子女空巢失能父母家庭的调查,描述空巢失能父母的生活状况,分析家庭困难,并提出建立帮扶政策和制度的建议。调查数据揭示,独生子女空巢失能父母现在面临的困难主要在医疗,而十年后面临的主要是养老困难。应对空巢失能父母家庭风险要从日常生活帮扶、医疗保健、养老服务和经济帮助等方面着手。降低独生子女空巢失能父母家庭风险,一方面要减少空巢家庭的数量,并降低空巢度;另一方面要降低老年人的失能发生率和失能度。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构建空巢失能父母的养老模式。
    关键词:
  • 北京城市户籍人口人户分离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朝阳区为例
    出版时间: 2014年06月
    京籍人户分离人口已经成为北京市一种常态现象,并呈现不断增长趋势。政府期盼当事人不断把户口迁移到实际居住地、以实现人户一致,是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定势,是不切实际的假设。本文通过实证调查,了解人口流入地区的公共资源短缺,描述京籍“人在户不在”人户分离人口的数量和结构,这一群体离开户籍地的原因、时间,在居住地的生活状况,对迁移户口、人口登记等问题的态度。进而探索通过人口登记制度化解人户分离带来的人口管理困境,实现实有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路和对策。提出激励各级政府推进日常人口登记,激励人户分离者及家庭参与日常人口登记,政府授权建构以社区居委会为网点的租房服务网络系统,便于人口登记和管理等对策。
    关键词:
  • 顶层项目与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研究
    出版时间: 2018年08月
    从北京市社会建设现存的主要问题出发,本文阐释了体制创新必须破除“一切围着政府转”的思维和行为定势;辨析了管理、治理和自治的功能;论述了加强顶层项目设计、组织和实施的目标和原则;提出了打造顶层项目整合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建设“三位一体”的社会治理新体制。
    关键词:
  • 土储拆迁:京郊农村聚变式城市化的思考——依据朝阳区崔各庄乡六个行政村的调查资料
    出版时间: 2011年07月
    本文指出土地储备拆迁给北京近郊农村地区带来一场聚变式“城市化”,进而带来了重大的社会变迁。作者以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六个行政村为案例,通过走访调研及问卷调查,详细分析了土储拆迁给拆迁地区带来的诸多问题;同时指出了土地拆迁期间基层政府面临的挑战,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土储拆迁模式,以及京郊农村城市化与农民可持续发展模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