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白先春
机构: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个人简介:

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中国残疾人数据科学研究院院长。2005~2007年在暨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2014年,香港理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残疾统计、残疾人发展评价。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二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三项)。出版专著、教材、工具书四部,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获省部级科研奖励一等奖两项、二等奖四项。《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06~2015)》主要编纂者之一。

  • 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1)
    孙友然 白先春 李泽慧 副主编 ; 凌亢 主编 出版时间: 2021年12月
    残疾人体育是中国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残疾人全面融入社会、实现人权的有效方式。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阔步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发展阶段,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为残疾人全面享有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文化权利的重要标志。在此背景下,《残疾人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1)》以“残疾人体育”为主题,对中国残疾人体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深入分析。本书主要包括“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篇”“实践篇”“附录”五个部分。“总报告”包括《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1)》和《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报告(2021)》。《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1)》呈现了2020年中国残疾人事业总体发展状况,计算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数和平衡发展指数,并进行了省际比较和动态分析。《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报告(2021)》界定了“残疾人体育”等核心概念,回顾了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历程,对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报告”就残疾人竞技体育、残疾人群众体育、残疾人学校体育、残疾人康复体育四个方面的发展历程和发展动态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专题篇”围绕残疾人体育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开展情况和中国残疾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三个方面,进行专题研究。“实践篇”从区域残疾人群众体育的开展、康复体育进家庭试点、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特色发展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的融合教育模式四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南京市、北京市、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西安市启智学校的实践经验。“附录”则介绍了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大事记(1983~2020年),并整理了2020年残疾人事业统计表。“残疾人蓝皮书”对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已连续四年发布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数,形成了对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的整体判断,全面系统地展现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态势。中国残疾人事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数由2009年的48.4上升到2019年的73.2,残疾人生存保障指数由2009年的44.2上升到2019年的77.6,残疾人发展提升指数由2009年的54.4上升到2019年的67.2,残疾人服务支撑指数由2009年的47.6上升到2019年的73.4。2015年以来,中国残疾人事业平衡发展指数稳步上升,2019年总体平衡发展指数为51.8,比2015年上升3.5,提升幅度趋于平缓。展望未来,中国残疾人事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地位将变得越来越重要,高质量发展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主题。完善残疾人法治保障,提高残疾人事业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将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 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2)
    孙友然 白先春 李泽慧 副主编 ; 凌亢 主编 出版时间: 2022年12月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也是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残疾人“一个也不能掉队”的重要基础。202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第32次“全国助残日”的主题是“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权益”,这都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解决残疾人群体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残疾人全面发展、共同富裕实质性进展的有益探索和积极行动。在此背景下,《残疾人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2)》以“残疾人就业”为主题,对中国残疾人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深入分析。本书主要包括“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篇”“案例篇”“附录”五个部分。“总报告”包括《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2)》和《中国残疾人就业发展报告(2022)》。《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2)》呈现了2021年中国残疾人事业总体发展状况,计算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数和平衡发展指数,并进行了省际比较和动态分析。《中国残疾人就业发展报告(2022)》界定了残疾人就业的相关核心概念,回顾了中国残疾人就业政策、就业支持、就业形态的发展历程,对中国残疾人就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报告”就残疾人就业相关的重要因素,对残疾人就业服务与支持、残疾人就业模式、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就业培训进行深入讨论,对残疾人就业中的特殊群体——残疾大学生、视力障碍者、心智障碍者的就业发展动态进行全面剖析。“专题篇”围绕残疾人就业的社会环境、残疾人的职业技能竞赛、“互联网+”背景和零工经济新形态四个方面,进行专题研究。“案例篇”介绍了上海市、南京市、厦门市促进残疾人就业发展的区域经验,呈现了咨询机构、社区等多元主体推动残疾人就业的实践探索。“附录”整理了2021年残疾人事业统计表。“残疾人蓝皮书”对中国残疾人发展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已连续五年发布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数,形成了对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的整体判断,全面系统地展现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态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残疾人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数由2011年的52.4上升到2020年的77.2,其中,残疾人生存保障指数由2011年的47.8上升到2020年的84.1,残疾人发展提升指数由2011年的58.3上升到2020年的68.3,残疾人服务支撑指数由2011年的52.8上升到2020年的76.7。2015~2020年,我国残疾人事业总体平衡发展指数呈现增长态势。2020年残疾人事业总体平衡发展指数为56.1,较2019年、2015年分别增加4.3、7.8,年均增长率达3%,提升幅度明显。
  • 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0)
    孙友然 白先春 李泽慧 副主编 ; 凌亢 主编 出版时间: 2020年12月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从国情出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融合教育发展道路。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围绕学生“进得去、留得住、学得好”,以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为部署,以《残疾人教育条例》为核心,衔接各项具体政策,覆盖全学段,架构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推进融合教育发展。2015年,教育部确定了37个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其中22个开展融合教育实验。2017年,融合教育首次写进《残疾人教育条例》,融合教育的发展翻开了新篇章。《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等文件均提出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各地不断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加强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配备专兼职教师,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残疾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此背景下,《残疾人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0)》以融合教育为主题,对中国融合教育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深入分析。本书主要包括“总报告”“分报告”“支持保障篇”和“实践篇”四个部分。“总报告”包括《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0)》和《中国残疾人融合教育发展报告(2020)》。《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0)》呈现了2019年中国残疾人事业总体发展状况,计算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数和平衡指数,并进行了省际比较和动态分析。《中国残疾人融合教育发展报告(2020)》对中国融合教育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建议。“分报告”围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四个重点阶段的融合教育动态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支持保障篇”对中国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和融合教育背景下校园无障碍环境进行了研究。“实践篇”分别介绍了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中国台湾地区融合教育的发展和实践。“残疾人蓝皮书”对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已连续三年发布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数,形成了对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的整体判断,全面系统地展现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态势。中国残疾人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数由2008年的44.9上升到2018年的71.5,残疾人生存保障指数由2008年的40.4上升到的2018年的75.9,残疾人发展提升指数由2008年的53.4上升到2018年的65.3,残疾人服务支撑指数由2008年的40.7上升到2018年的72.3。2015年以来,中国残疾人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平衡发展指数稳步上升。2018年总体平衡发展指数为51.97,比2015年上升3.68个百分点,提升幅度趋于平缓。
  • 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1)
    出版时间: 2021年12月
    本报告阐述了2020年中国残疾人事业总体发展状况,计算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数及各省(区、市)指数,分析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面临的障碍,最后对“十四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残疾人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数由2009年的48.4上升到2019年的73.2,残疾人生存保障指数由2009年的44.2上升到2019年的77.6,残疾人发展提升指数由2009年的54.4上升到2019年的67.2,残疾人服务支撑指数由2009年的47.6上升到2019年的73.4。2015年以来,中国残疾人事业平衡发展指数稳步上升,2019年总体平衡发展指数为51.8,比2015年上升3.5,提升幅度趋于平缓。
  • 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2)
    出版时间: 2022年12月
    本报告分析了2021年中国残疾人事业总体发展状况,计算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数和平衡发展指数,最后比较了各省份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数和平衡发展指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残疾人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数由2011年的52.4上升到2020年的77.2,其中,残疾人生存保障指数由2011年的47.8上升到2020年的84.1,残疾人发展提升指数由2011年的58.3上升到2020年的68.3,残疾人服务支撑指数由2011年的52.8上升到2020年的76.7。2015~2020年,我国残疾人事业总体平衡发展指数呈现增长态势。2020年残疾人事业总体平衡发展指数为56.1,较2019年、2015年分别增加4.3、7.8,年均增长率达3%,提升幅度明显。
  • 南京市残疾人就业援助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出版时间: 2022年12月
    锚定残疾人的“就业率、就业渠道、合法权益、职业技能、就业扶持、就业宣传”,做好残疾人就业援助服务工作,南京市新增残疾人实名制就业人数逐年增加。打造了“汇爱坊”残疾人就业创业品牌项目、全国首个以“助残爱心”为主题的地铁站、“南京梧翊凰绒花”品牌下的非遗技艺培训等。目前,南京市残疾人就业援助服务工作还面临一系列挑战:政策保障力度有待提高、用人单位对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积极性有待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就业意愿有待进一步加强等。据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完善残疾人就业政策法规,提升残疾人就业保障水平;加强残疾人服务机构培育,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能力;加强政策引导,提升残疾人就业意愿。
  • 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0)
    出版时间: 2020年12月
    2019年是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建设进入新时代的第一年。本报告描述了2019年中国残疾人事业的总体发展状况,计算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数及各省(区、市)指数,分析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面临的障碍,并对“十四五”期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数由2008年的44.9%上升到2018年的71.5%,残疾人生存保障指数由2008年的40.4%上升到的2018年的75.9%,残疾人发展提升指数由2008年的53.4%上升到2018年的65.3%,残疾人服务支撑指数由2008年的40.7%上升到2018年的72.3%。2015年以来,我国残疾人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平衡发展指数稳步上升。2018年总体平衡发展指数为51.97%,比2015年上升3.68个百分点,提升幅度趋于平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