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王英
机构:江西广播电视大学
个人简介: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农村区域发展。

  • 连片特困区扶贫资源配置效应与优化机制
    朱述斌 王英 郑瑞强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本书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为指导,借鉴要素关联、生计空间、资源配置机制等领域分析范式,依托分属我国不同区域的3个固定连片特困区社会经济调查资料,运用竞争优势理论对于贫困区域发展要素配置机制与竞争优势获取途径进行分析,基于资源传递过程阐释扶贫资源供需主体行为协调性和区际要素流动机制,计量分析贫困区域扶贫资源总量与配置结构及其区域发展带动效应,明确扶贫资源配置的作用机制,评价扶贫资源配置效率,找寻影响配置效率的因素并进行制度优化,把脉区域发展方向和贫困人口发展意愿,针对性地提出实现连片特困区“区域协同发展中减贫”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优化与完善有效嵌入片区扶贫开发活动系统的扶贫资源精准配置机制,关注扶贫移民长远生计保障并持续完善脱贫人口后期发展扶持政策,提高扶贫资源配置效率,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治本扶贫”,助推片区脱贫攻坚顺利推进。
  • 绪论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重视扶贫开发,始终将其作为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的背景下,本文就本书的研究内容,即连片特困区扶贫资源配置效应与优化机制的研究,结合前期反贫困研究,确定了本书的主要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对研究过程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准备,严格内业文献整理与资料收集,研究制定调研大纲,并根据工作内容要求设计调查表格。
    关键词:
  • 连片特困区扶贫资源配置与贫困区域竞争优势获取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本文首先对片区扶贫、要素配置机制与贫困区域发展的理论逻辑进行了研究。其次是连片特困区扶贫资源配置政策与实践的研究,主要统计分析连片特困区扶贫开发典型资源数量与投向,比较政策目标与资源配置实践,定性分析贫困主要成因。再次对区域发展主导要素的演替规律进行了探讨,兼顾公平与效率,历史分析经济发展各阶段表现出的“劳动力—资本—知识—环境”等主导性发展要素的区别与演替。最后基于非均衡竞争和资源理论的贫困区域竞争优势的获取方式进行比较,依据区域资源禀赋,比较分析不同类型贫困区域的减贫行为和竞争优势获取策略。
    关键词:
  • 基于资源传递过程的连片特困区扶贫资源供需主体行为及协调性分析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本文首先阐释了贫困地区要素联动机制,解析贫困地区在推进市场化和政府转型过程中“劳动力、土地、资本、组织”四要素市场发育情况、作用机理与联动机制。其次解析了扶贫资源供需主体行为,基于扶贫资源传递过程剖析和行为经济学分析视角,针对扶贫资源供给主体(政府财政、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的行为及特征,与资源需求主体(地方政府、贫困农户、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组织)的行为及特征进行分析,找寻(政府惠农政策、财政支农资金、农村信贷资金、农户自有资金)供需主体各自目标函数之间的差异与矛盾。最后探讨了扶贫资源配置模式及运行机理,分析了扶贫资源配置模式。 及其作用机制, 探讨政府主导下的扶贫开发多主体参与协调的治理 机制。
    关键词:
  • 区际发展要素流动与贫困区域扶贫资源配置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本文首先基于要素流动成本揭示生产要素区际流动规律,研究了生产要素区际流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明确其经济关联效用与市场机制极化的负面效应。其次,实证分析了连片特困区发展过程中的要素流动影响,考察了新经济地理因素、政策因素与要素流动对于区域间发展差距与区域内部发展差距的影响。再次,探讨了农村产业化、城乡一体化、精准扶贫等新型社会治理政策对扶贫资源配置行为的影响,分析了发达地区与贫困区域在发展方式上的兼容性。最后,视贫困区域为一个发展系统,解析各要素的功能,探究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构建贫困地区发展要素协调机制,实现发展要素流动向良性循环转化。
    关键词:
  • 连片特困区扶贫资源配置与区域发展效应关联分析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本文首先分析了扶贫资源配置总量与结构,梳理扶贫资源配置渠道、配置方式的构成和比例关系,动态研究贫困区域扶贫资源配置结构的变化规律。其次,对扶贫资源诱致贫困区域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的相应表现与效果进行评价。再次,对扶贫资源配置的总体效应进行分析,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扶贫资源对于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提高和农村发展尤其是产业发展的实际效应,分析扶贫资源之于区域产业结构、城乡联动、居民消费结构等发展过程中的均衡性影响。最后,对扶贫资源供需现状及短缺程度进行预测,粗略计量分析扶贫资源需求规模和供给能力,预测缺口规模与短缺程度。
    关键词:
  • 连片特困区扶贫资源配置绩效评价与脱贫人口返贫风险防范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本文首先从宏观层面,探索了扶贫资源配置绩效的内涵与考评框架,明确绩效考核相关要素并构建绩效指标体系,明晰扶贫资金规模、投向,运用DEA分析方法评价连片特困区扶贫资金配置绩效(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掌握扶贫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其次从微观层面,针对调查得来的农户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前述定性分析的致贫因素作为自变量,选取适当模型,分析各因素(资金、劳动力、教育水平、培训与基础设施等)对贫困农户收入的贡献率,并将分析结果与现阶段扶贫资源关注领域进行比较。最后针对扶贫开发进程中脱贫人口面临的政策性返贫、能力缺失返贫、环境返贫、发展型返贫等风险,利用“生计空间重塑”理论清晰梳理风险因素致贫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脱贫人口后期发展扶持策略。
    关键词:
  • 连片特困区扶贫资源配置机制优化与扶贫开发政策完善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本文首先从机制优化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扶贫资源传递过程分析,围绕扶贫资源汇聚、协同效应发挥、要素流动、社会参与及贫困人口可行能力提升、扶贫资源配置绩效监测、贫困区域退出机制等内容进行制度优化,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助推贫困人口减贫脱贫。其次从政策创新方面,考虑政府转型与扶贫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要求,基于前述配置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针对扶贫资源的配置格局与配置模式、资源利用途径与使用方式、改革路径与环境建设、考核与监管等政策内容给出创新建议,服务于扶贫治理的现代化目标实现。
    关键词:
  • 精准扶贫:关键问题与推进之策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较之于传统扶贫政策,精准扶贫是社会大扶贫格局下的认知提升,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技术呼唤,是全面小康目标导向下的路径选择,是协作共赢视野下的资源配置优化。作为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的战略导向,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是对接经济新常态要求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和发展质量提升的政策回应,与我国扶贫开发政策从普惠式向适度竞争式转变的精髓一致,旨在重塑扶贫工作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以及强化扶贫工作与其他社会工作的关联,重在关注扶贫对象意愿瞄准、理顺扶贫资源作用体系并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提高扶贫效率,促进贫困人口脱贫。
    关键词:
  • 政府购买扶贫服务的逻辑推理与扶贫政策优化思考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赋予市场经济决定性作用,明确提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立足全会精神,鉴于《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颁布以来的政策实践,系统审视我国财政扶贫政策的重心转变与政策异化现象,着力政府购买扶贫服务的作用机制优化,充分发挥市场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对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节约财政资金,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 关于提升扶贫资源配置效率的政策建议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本文系“十三五”期间要提升扶贫资源配置效率,需要重点做好的关于提升扶贫资源配置效率的八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