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李勇
机构: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
个人简介:

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长期从事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曾在国家行政学院、日本协力国际培训中心和美国锡拉丘斯大学马克斯维尔学院研修。著有《发达国家非政府组织管理制度》《德国非营利组织》《美国非营利组织》等多部专业书籍。

    暂无内容
  • 中国民间组织管理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出版时间: 1998年09月
    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民间组织管理的现状、问题。其次,文章指出民间组织管理改革的目标和思路。最后,文章从把好登记审批关、狠抓日常管理等方面提出一些工作措施。
  • 民间组织的专项改革与制度创新
    出版时间: 2008年10月
    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中国民间组织登记管理的单项行政法规是比较齐全的,包括《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98年10月25日)、《基金会管理条例》(2004年3月8日)、《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1998年10月25日)和《外国商会管理暂行规定》(1989年6月14日)。这些行政法规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登记程序和事项;二是日常行政管理;三是法律责任。目前民间组织的规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主要依靠这四个条例。从立法实践看,任何一部法律都不可能包罗万象,一些相关的内容需要分解到其他法律制度中。上述四个法规中的一些问题,立法者已经留给其他法规去解决:或者制定条例的实施细则,或者制定专项配套政策,或者交给地方立法去探索,甚至进行地方性试点。20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不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各相关部门紧密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改革政策,通过这些专项政策较好地处理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配套政策是对现有法律法规的有益补充,体现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的特点,使得民间组织的改革不断向前推进,呈现渐进式改革的特征。很难想象,没有这些政策,民间组织的法律体系将会是完整和系统的。
  • 香港非营利组织的税收制度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本章共分成4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介绍香港非营利组织税收制度的重要特点,包括税种少、税率低、税负轻、征管简便,这有利于香港慈善组织的发展和成长;第二部分,介绍了与非营利组织相关的香港税收种类,例如,直接税、间接税、曾建议开征税项和已废除税项等内容;第三部分,介绍了香港非营利组织减免税待遇与管理,包括慈善团体的定义和范围,成立慈善团体的免税基本要求,以及什么样的慈善团体可获得具体的税收优惠,同时对慈善团体的监管方式和内容以及案例进行了具体描述;第四部分,简要地介绍了目前香港社会各界就减免税的相关讨论内容和重点问题。
  • 香港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资助体系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简要分析香港政府资助非营利组织的历史变迁、资助现状、方式和保障机制,说明香港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资助随政社关系的调适呈现不同特点,探讨香港资助体系对内地中央和地方政府购买服务的启示与借鉴。
  • 香港的社会工作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本章着重介绍香港非营利组织所从事社会工作的基本情况。本章从发展历程的角度将香港的社会工作分为三个阶段:以福利性救济服务为主的初期阶段、大力推行的专业化阶段和回归后的专业化与综合化阶段。本章还梳理了香港从事社会工作的非营利组织的运行机制和特点,并总结香港社会工作的各个领域基本特征,同时还介绍了社会工作者(社工)和义工(志愿者)在香港社会工作领域中的作用和特点。
  • 香港的社会企业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香港社会企业的发展经历了萌芽、迅速发展和生态系统形成三个阶段。由于特殊的社会经济环境,香港的社会企业在其社会认知、数量增长、组织形态、社会服务目标、经营状态等方面都呈现出其特有的景观。近年来,香港政府将社会企业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与创新形式,推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计划来推动社会企业的发展,使得当地的社会企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香港高度发达和激烈竞争的自由市场机制,使得社会企业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目前社会企业已经逐渐成为香港社会创新的主要形式,相应的生态系统也开始形成,但挑战依然巨大,特别是对政策环境、政府支持力度和社会认知程度的需求依然十分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