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社会阶层与社会变迁认知:基于能力和热情维度的考察

作者:
韦庆旺 阳光耀 吕艳奇 董文兰 邦丽娟
出版日期:
2024年11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字数:
20680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26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不同于社会心理变迁研究关注人们的心理如何随着社会变迁而发生的实际改变,社会变迁认知研究考察人们主观上如何看待社会变迁的规律。本研究基于社会变迁的常人理论,探讨个体的社会阶层对其社会变迁认知的影响。研究1采用问卷法,让602名被试对100年前、30年前、20年后的中国社会在能力和热情两个维度上与现在社会进行比较和评估,并报告自己的主观社会阶层,发现高阶层更认为中国社会在能力得分上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高,低阶层更认为中国社会在热情得分上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低。研究2采用实验法,让225名被试对想象的社会变迁进行评估,得到了与研究1一样的结果。本文结合社会变迁与社会阶层理论,讨论了研究的理论意义以及对于解释中国社会变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社会变迁能力社会阶层热情

作者简介:

韦庆旺: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和管理心理学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文化心理学专委会委员兼秘书。研究方向为社会与文化心理学,包括权利与社会阶层、中庸心理、文化认同与文化变迁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BSH141、14CSH038)、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2013)等多项课题。合著《文化与社会心理学》,担任《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七辑、第八辑(中庸心理研究)特约主编,在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心理学报》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数十篇论文,且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阳光耀: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硕士研究生。

吕艳奇: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硕士研究生。

董文兰: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硕士研究生。

邦丽娟: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硕士研究生。

文章目录
引言
  • (一)社会变迁的常人理论
  • (二)社会阶层的社会认知
  • (三)社会阶层与社会变迁认知
研究1:基于热情和能力维度的社会变迁认知及社会阶层的调节作用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三)讨论
研究2:预测与评估情境下社会阶层对社会变迁认知的调节作用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三)讨论
总讨论
  • (一)社会变迁认知的基本特征
  • (二)社会阶层与社会变迁认知
  • (三)中国背景下的社会变迁认知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