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张彦
机构:西南大学
个人简介:

西南大学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后,中国工作环境研究课题组主要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作环境,社会景气与社会信心,组织治理中的组织结构与功能、组织冲突以及员工参与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各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组织并参与过与主要研究方向相关的全国性年度数据调查若干次。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多篇与社会和组织治理相关的学术文章。

  • 环境·态度·行为
    张彦 出版时间: 2020年02月
    本书以1990~2015年六次《欧洲工作环境报告》和2014年中国社会发展与社会态度调查所提供的数据为基础,追问欧洲工作环境各项指标之间相互影响的机制,探寻欧洲的工作环境量表在中国企业工作环境测量中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基于此,本书试图归纳和总结中国企业工作环境指标如何勾连组织个体行为、态度与组织结构和制度安排。本书在分析、对比数据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呈现中国企业工作环境内部组织个体行为互动的事实,解析行为与工作环境互动的结构性因素以及影响因素,引导读者对中国企业的工作环境变化、工作领域内发生的个体组织社会心理变迁产生进一步的关注。
  • 中国企业工作环境的实证数据分析研究概述
    出版时间: 2020年02月
    本文总体交代了目前在中国展开企业工作环境研究的背景,对劳动者的工作环境的历时变迁进行了梳理,试图厘清企业工作环境相关概念的使用边界,从而试图设计出一套简单、灵敏并且便于操作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
  • 企业工作环境研究的文献回顾
    出版时间: 2020年02月
    本文交代了企业工作环境研究的逻辑起点,企业工作环境的结构内涵,以及欧洲工作环境研究进程中概念框架的变化,检讨国外工作环境研究的缺陷与存在的问题,寻找对中国企业工作环境研究的意义与启示。
    关键词:
  • 企业工作环境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其数据分析
    出版时间: 2020年02月
    本文在现有数据的基础上,总体描述中国企业工作环境的现状与影响因素,重点交代工作环境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劳动者对工作环境的主观感受在工作属性、组织类型等因素上的差异。
    关键词:
  • 企业客观组织环境与岗位投入的关系:以自尊为中介变量
    出版时间: 2020年02月
    本文在企业工作环境各个指标存在相互影响的判断上,着重探讨企业工作环境中的客观组织环境对员工态度的影响,将影响员工岗位表现的各个因素带回到企业各组织环境的维度中去讨论、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
  • 中国企业工作环境的实证数据分析研究展望
    出版时间: 2020年02月
    本文围绕社会调查结果和发现,介绍了未来进行企业环境研究的思路。
    关键词:
  • 《中国组织工作环境研究——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导言
    出版时间: 2021年11月
    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人们大多数的经济、政治与社会行为都是嵌入在一定的组织之中,并通过组织来完成的;党和政府在经济、政治以及社会上的意志都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组织来加以贯彻的;人们在经济、政治以及社会方面的期望更多的是通过组织来实现的。组织是党和政府贯彻意志、组织成员实现自己期望的重要制度载体。组织中的工作环境的状况会直接影响组织成员的社会化过程、组织成员的成长和组织自身的效率。对工作环境研究的深入,能够为组织的评估提供一个良好的理论与方法基础。
    关键词:
  • 《中国组织工作环境研究——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出版时间: 2021年11月
    综观国内外关于工作环境的研究,在国外,从1990年开始在欧盟的范围内进行了多次的大型调查,经过20多年的学术积累,研究者们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学术领域,形成了一个学术社区。在国内,一些关于工作环境的研究也在逐步开展。这些都为这个领域在国内的进一步发展与深入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我们这项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在国内外目前研究的基础上,把强调秩序与强调个人良好的主观感受结合起来,从治理的角度来关注与分析人们在组织中正面积极的主观感受,为日后中国工作环境的研究提供一个比较好的理论背景与框架。
    关键词:
  • 工作环境研究的理论基础
    出版时间: 2021年11月
    中国组织工作环境的研究首先必须要放在两个独特的结构性背景下进行。一是要充分考虑中国各种不同类型组织中的嵌入性的问题,即要顾及各类组织中被嵌入的其他的非专业性的结构性要素,而这样的因素对组织工作环境的形塑发挥着任何其他力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要充分顾及“单位”这个中国组织中工作环境的重要的制度载体,因为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中国社会,“单位”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分析中国组织以及组织工作环境的前提条件。从治理内容的角度看,组织治理实质上就是组织对其各方面工作环境内容的调整和改善。而从治理过程的角度看,只有当组织采用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方式,充分调动员工个体对组织的认同,所谓的治理才真正有效,也才能真正达到治理的目的。
    关键词:
  • 工作环境研究操作性框架的初步思考
    出版时间: 2021年11月
    在前文对工作环境研究的结构性背景与理论框架分析的基础上,本章在具体分析、研究、评估与测量一个组织中的工作环境时,从客观工作环境、组织制度环境和主观心理环境三个方面入手。针对目前治理意义上的组织中的工作环境的客观状况,笔者认为改善一个组织中的工作环境实质上就是一种对组织进行治理的社会过程,能使各类组织在宏观社会治理的新格局下明确改善工作环境的意义并实施相应的改革措施,从而有利于在组织内部形成一种以工作环境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和模式。而这种以工作环境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将有利于组织的功能与结构的调整,提高成员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工作积极性,最终形成一个高质量的工作环境。
    关键词:
  • 中国组织工作环境中的工作时间研究
    出版时间: 2021年11月
    本章主要从工作时间的角度来考察组织中的工作环境,利用调查数据分析工作时间质量的两个不同的维度得到如下结论:一是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从12个形式工作时间指标中找到了4个主要成分,它们是恢复性时间因子、自主性时间因子、持续性时间因子和灵活性时间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约60%,且该量表的测量信度基本可以被接受。经过加权计算,形式工作时间子量表的均值为45.04分。二是从8个实质工作时间指标中共产生3个主要因子,它们可分别称为工作勤奋因子、工作专注因子和工作满意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超过60%,且该量表也具有较高的测量信度。经过加权计算,实质工作时间子量表的均值为76.54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