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施祖美
机构:福建省政协提案委员会
个人简介:

福建省福清人。中共党员,中共十大代表,全国七届侨代会代表。工商管理硕士,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专业毕业,研究员。长期从事高校教育、科研和管理工作。先后担任福建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福州大学党委书记,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福建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副厅长。现担任福建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老年大学协会副会长,福建省老年大学副校长,福建省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会会长,福建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发表论文数十篇,与他人合著《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法》(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福建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和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优秀论文二等奖。

  • 老龄事业与创新社会管理
    施祖美 出版时间: 2013年02月
    本书是福建省社会科学联合会2012年重大课题—“老龄事业与创新社会管理”的项目调研成果。全书紧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实问题,探讨发展老龄事业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在联系。书中围绕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老年社会照顾、老年社会参与、老年教育、老年健身、老年文化等内容,探讨新时期老龄事业的发展路径,以期丰富我国老龄事业的理论研究,推动我国老龄事业发展。
  • 《老龄事业与创新社会管理》绪论
    出版时间: 2013年02月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一。作为社会基础变量的人口因素,对社会经济各个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念不断转变,生育率呈现由高到低的趋势,从而导致青少年人口比例不断降低。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逐渐改善,死亡率也逐渐降低,人们的预期寿命延长,使得老年人口占人口的比重不断攀升,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达到6.92%,2008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有10956万人,占人口比重的8.3%,当前,老年人口正以年均4.3%的速度增长。根据联合国的规定,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数占到总人口数的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人口数占到总人口数的7%以上,即为老年型国家或老龄化社会,这就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老年群体,不断采取积极措施推动老龄事业发展进步,为老龄事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强,老龄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公益性老龄服务设施建设滞后,老龄服务市场发育不全、供给不足,老年社会管理工作相对薄弱,侵犯老年人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发展老龄事业,创新社会管理,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 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出版时间: 2013年02月
    老年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老年社会救助、老年社会保险和老年社会福利三部分内容构成的有机体。其中,老年社会救助是基于生存保障对特别困难的城乡老年人进行最低生活保障。而老年社会保险,本书主要指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一种动态的、积极的老年人保障。所谓动态保障是指年轻的在职劳动者对未来年老的自己进行基本生活的保障。养老保险是基于老年人发展权而进行基本生活的保障,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的保障。老年社会福利是基于老年人的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而进行的高品质的社会保障。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基本上遵循了由低到高、由一般到特殊的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待所构成的体系。
    关键词:
  • 老年社会照顾体系建设
    出版时间: 2013年02月
    老年社会照顾又称为长期照料,是针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的康复护理和生活照顾服务,它在一定程度上使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能够维持自己的生活质量。1991年,联合国把照顾作为老年人六大原则之一,凸显了老年照顾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需要照料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数量剧增,老年照顾的需求和任务十分繁重。
    关键词:
  • 发展老年健身运动
    出版时间: 2013年02月
    我国当今社会的一大特点是人们平均预期寿命大幅增长,高龄老年群体数量急剧增加。预期寿命不等于健康寿命,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他们在生理功能上一般都会有视力老花、听力衰退、神经衰弱、失眠、食欲减少、行动不便等现象出现,抵御各种疾病的能力也会有所降低。预期寿命增长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又带来了更多的疾病风险。为此,世界卫生组织特别强调:“生命已经增加了岁月,现在我们必须给岁月以生命。”这就需要走健康老龄化之路,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在提高老年人预期寿命的同时保证生命的质量。
    关键词:
  • 老年社会参与
    出版时间: 2013年02月
    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教育的发展,使很多人的家庭观念、婚姻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加上国家政策的作用,人口出生率开始急剧下降,人口的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20世纪50年代后的“婴儿潮”在21世纪开始逐步进入老龄状态,从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也出现了逆转,面临着跟西方国家同样的人口老龄化压力,而且来势更加凶猛,问题更加突出。所以人口老龄化成了全球性趋势,也成为全球性问题。如何面对这一问题,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政府都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实行“积极人口老龄化”战略,鼓励老年人社会参与。
    关键词:
  • 发展老年教育事业
    出版时间: 2013年02月
    老年教育,是以老年人为教育对象,通过科学的教育方式以及老年人的自主学习,全面提高老年人的整体素质、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活动。老年教育是社会发展进入到老龄化时代的产物,是一个时代社会进步的客观反映。当前在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约有60个已经进入“老年型”,而我国由于实行全面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老龄化发展速度更快于发达国家并居于发展中国家首位,且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物质上的殷实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追求精神上的富足。《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为了达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目的,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为广大老年人开展老年教育就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加强老年教育发展与管理,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关键词:
  • 老年文化建设
    出版时间: 2013年02月
    人在进入老年期后,离开熟悉的社会组织和工作环境,这是老年人无法避免的角色转换过程,随之而来的角色适应也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老年精神文化需求也与日俱增,而怎样满足老年人的诉求,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一个国家老年文化建设的水平,会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形成完善的老年事业,是一个重要课题。老年文化建设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老年文化的建设意识、促进老年人参与文化建设、丰富老年文化的客观内容、积极建设社区文化。
    关键词:
  • 关于应对社会老龄化的若干思考
    出版时间: 2013年02月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超过1.67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5%,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1]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的老龄事业任务更艰巨,老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切实做好老龄工作。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老龄工作,关心老龄事业,但由于老龄事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个人的重视、支持和参与,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关于应对社会老龄化,本研究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加强理论研究,为老龄事业发展导航;二是理顺体制机制,促进老龄事业健康发展;三是与时俱进,加强老龄事业法律法规建设工作;四是重视老年教育,丰富长者精神文化生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