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周仲高
机构: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个人简介:

1979年生,江西广丰人,现就职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副所长。先后获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厦门大学管理学硕士和浙江大学人口学博士学位。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2016年)。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人口学,人才学。主持完成过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社科重点项目1项,省社科青年项目1项,理论粤军青年项目1项,出版专著4部,参与编著5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获得省部级奖项10多项,主持或参与各类应用决策课题100多项。主持和作为主要参与者撰写的多项应用决策报告获得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批示。代表性著作有《中国高等教育人口的地域性研究》,《教育人口学》,代表性论文有《中国人口转变:理论趋向与教育学诠释》等。

  • 赢取教育红利:中国人口质量转变初论
    周仲高 出版时间: 2018年05月
    人口转变规律是人口变动的一个基本规律,需要结合人口国情进行深化研究。作为一个始终变化的过程,人口转变同时内蕴着“量变”与“质变”。在人口的数量转变中,人口的质量也在发生转变。因此,从人口质量视角切入,提出人口质量转变的分析框架,梳理我国人口转变的轨迹,论证人口质量转变研究的合理性及意义,对人口转变理论研究的深化,合理解释人口转变后的“人口红利”与“教育红利”的战略机遇期,并对我国最终实现由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本强国的目标均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 赢取教育红利 中国人口质量转变初论
    出版时间: 2018年05月
    本文概述了中国人口质量转变研究的宏观背景、核心概念、相关文献、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意义等。人口转变是一个过程,不论人口转变是否完成,从绝对意义上来说,当前我国人口正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之中。在人口变化过程中,不同阶段之间的划分构成了人口转变的具体内容。在我国,人口转变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均较丰富,且观点不一,而单独从教育学视界分析人口转变的文献几近空白。事实上,人口转变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在人口转变中,人口的质量(如人口受教育程度)也在发生转变。尽管国内综合研究教育与人口关系的文献日渐增多,但研究思路侧重于宏观的关系研究或具体的数量论证,尚缺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因此,从教育学视界分析我国人口转变的变迁,梳理中国人口转变的轨迹,论证教育学视界下我国人口转变的合理性及意义所在,对我国人口转变理论研究的深化,合理解释我国人口转变后的“人口红利”与“教育红利”的战略机遇期,并对我国最终实现由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本强国的目标均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关键词:
  • 中国人口质量转变的实证分析
    出版时间: 2018年05月
    本文实证分析教育因素在我国人口转变中的作用。在我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人口转变过程中,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人口转变过程不单纯是一个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等指标的变动过程,它也是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紧密相连的,教育因素作为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我国人口转变中有着什么样的变动规律,对我国人口转变有何影响,这是本章需要解答的问题。第一节对如何测度教育因素给予说明,分析教育因素测度指标的基本含义,并辨明不同测度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第二节则从人口转变的衡量标准(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总和生育率等)出发,根据世界各国的基础数据,探讨人口转变诸指标与教育因素之间的一般规律;第三节是研究我国人口转变中的教育因素测度,分析教育因素在我国人口转变中的作用,着重研究我国人口转变中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理想值与实际值的差距,从实证角度对我国教育因素在人口转变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评估,并对我国的特殊人口转变给予教育学视界的解释,从教育学视界为拓展人口转变理论提供一个新方向。
    关键词:
  • 中国人口质量转变的理论框架
    出版时间: 2018年05月
    人口转变理论自形成、修正、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众多分支理论以及结合各国国情的国别理论。在人口转变理论的讨论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对人口转变的过程、原因、机制等解释不一。本章第一节简要梳理一下人口转变理论的发展历程,探讨人口转变理论演进的特征;第二节则对我国人口转变的模式,人口转变理论的研究现状及特性进行梳理,评述我国人口转变理论的发展历程;第三节从教育学视界出发,根据第二章关于教育因素在人口转变中的作用机制,探讨教育学视界下人口转变理论的基本体系,提出人口转变的教育衡量标准;第四节对人口转变理论的可能拓展方向进行思考,提出人口转变理论的基本框架,探讨人口转变理论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
  • 赢取教育红利的政策建议
    出版时间: 2018年05月
    中国快速实现的人口数量转变留下了较多的人口发展问题,如何实现人口数量转变与质量转变同步,是解决当前中国众多人口问题的根本。当前,人们已普遍意识到,人口质量提升是未来人口发展的大方向,提升人口质量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基石。教育红利指在人口的年龄结构中,劳动力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快速提高与积累的一个时期,在教育红利期内,受过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提高,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人力资源条件。本章第一节对教育红利的概念与提出依据、背景及意义作了简要概述,认为教育红利的提出丰富与深化了人口转变理论,也将是对积极的、扩大的教育投资战略正确性的历史性验证。教育红利的获得在时间上显然要长于人口红利,而且可以说它是无时间限制的,教育红利更多的是教育投资的结果。第二节对教育红利进行了具体估算,并结合人口转变理论对我国人口质量转变的判断标准进行了数量界定。根据估算,我国人口转变完成的下限标准在2005年左右已基本达到,人口数量转变的上限标准在2005年左右也已基本达到,但人口质量转变的标准尚有较大的差距,按照当前教育的发展水平,完成的时间要在2040年左右,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滞后性十分明显。第三节结合我国当前教育发展战略,就保证我国教育红利的获得提供政策建议。一方面要优先发展教育,完善教育持续与稳定增长的机制,确保教育红利在量上的累积;另一方面要优化教育质量与结构,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支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