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李三辉
机构: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个人简介: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乡村治理问题研究。主持省社科规划、软科学、兴文化工程等省部级项目4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参与服务社会横向课题多项,参编理论著作2部。近年来,在《学习时报》《社会科学报》《中州学刊》《求实》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40余篇。决策咨询报告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

  • 现代化进程中的河南乡村治理研究
    李三辉 出版时间: 2024年09月
    本书以“现代化进程中的河南乡村治理”为研究对象,沿着“时代背景—逻辑机理—历程演变—实践探索—策略构建”的路线,着眼于新形势下乡村振兴战略和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要求,系统回顾了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河南乡村治理的发展演进、时代变迁与现实要求,深入总结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河南创新乡村治理的实践探索,分类别探讨了河南在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持续推进乡村治理方式变革、打造多元治理主体共治格局、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基本做法,以更好地把握新时代河南推进乡村治理实践的基本趋势、规律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探寻进一步深化乡村治理发展的对策路径。
  • 偃师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探索与改革研究
    出版时间: 2017年07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人民群众在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中的获得感是河南省提出的发展要求,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对实现这一目标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偃师市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在规范社会救助体系、优化新农合服务、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落实惠民政策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为提升民生事业、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如管理体制不完善、责任关系不明确等。基于此,偃师市应该谋划好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明确政府责任,构建合理、高效的管理体制,强化立法规范、部门配合与政策协调,配套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服务。
  • 河南省基层治理中的社会力量参与问题研究
    出版时间: 2022年12月
    社会力量是深化社会治理实践的重要推力,多方吸纳社会共治力量元素参与基层治理,是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内在要求、筑牢社会治理基层基础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河南省认真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不断发展壮大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推进社会组织发展正常化、制度化,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机制体系、渠道途径和运行效度不断拓展,但在社会组织发展机制健全、专业人才队伍保障、能力建设提升等方面仍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在有效对接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中统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两种治理力量,做好新型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工作,畅通社会组织深入参与基层治理实践的机制途径,从而积极汇聚社会治理的多元社会力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 河南省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研究报告
    出版时间: 2017年05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人民群众在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中的获得感是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要求,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的解决对实现这一目标具有重要作用。为此要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贫困治理格局,深化精准扶贫战略,细化实施“五个一批”分类扶持政策,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强化社会合力,依托特色产业强化扶贫以“改变穷业”,强化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以“拔掉穷根”,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提升贫困地区软实力,从而推动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的解决。
  • 河南乡村治理的历史与实践
    出版时间: 2024年09月
    乡村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领域,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社会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乡村地区无论是在农耕文明时期,还是在现代文明阶段,都是基层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乡村治理始终是国家治理的基础。现代化是人类社会追求发展进阶的过程,我国社会的发展阶段也经历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且仍在继续演进。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由于所处历史环境和具体实践条件的不同,乡村治理模式也随时代变迁而不断演化。河南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农业大省和农村人口规模庞大的人口大省,乡村治理在河南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一直处在重要位置,关乎乡村振兴、幸福美好家园建设和现代化河南建设全局。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是现代化河南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河南乡村社会发展和治理实践不断深化的内在要求。历史地看,不管是传统乡土社会,还是近现代以来的乡村社会加速转型,抑或是城乡社会,河南的乡村治理创新从未间断,乡村治理实践一直随社会历史条件变化而深化发展,采用何种治理机制体系、治理方式方法来不断推进乡村治理创新、实现乡村治理有效,始终是乡村社会发展阶段跃进的核心议题,也贯穿现代化河南建设的历史发展进程。
  • 党的领导与乡村治理
    出版时间: 2024年09月
    党的执政根基在基层,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时至今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乡村治理实践已走过了百余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乡村社会发展与乡村治理实现了历史性跃进。鉴于中国革命道路与时代环境的特殊性,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认识到农民问题、乡村建设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显著地位,并借由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强化乡村基层组织建设、改善乡村社会关系,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凝聚了重要力量,夯实了基层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党也通过建立乡村民主政权、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等一系列改革举措,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优化了乡村社会结构,实现了乡村生产发展、民众生活改善、乡村秩序和谐的良好局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乡村治理发展表明,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独特优势的力证,也是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能效的事实展现。可以说,历史实践一再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于有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当前,现代化河南建设正在加速迈步,基层党建和乡村治理都面临着一系列新形势、新挑战,必须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乡村治理的一条主线,持续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创新,以党的建设保障和引领乡村治理,不断夯实现代化河南建设的基层基础。
  •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出版时间: 2024年09月
    基层是社会的细胞,乡村社会作为我国最广阔的基层社会,其有效治理是保障我国基层社会稳定和谐的关键。作为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河南拥有着广阔的农村地区和大量的农村人口,做好“三农”工作和乡村治理体系构建,是推进河南乡村全面振兴的重大历史任务。同时,只有不断加快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才能更好地保障河南不断开拓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局面,助力新征程中“两个确保”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
  • 规范权力运行与乡村治理
    出版时间: 2024年09月
    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如何规范制约权力、强化民主监督和阳光事务运行,是健全乡村治理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村(居)组织权力虽小,但直接面对群众、关联民生,是人民群众感受最深刻、关注最迫切的权力。村(居)“小微权力”能否正确行使,不仅关乎党的形象和基层政权稳定,也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风廉政建设在基层的落实。规范村(居)“小微权力”是时代所需,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
  • 文化建设与乡村治理
    出版时间: 2024年09月
    本文探讨了时空变迁下的乡村文化发展、河南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时代形势、面临的问题及推进治理的文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