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罗黎平
机构: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个人简介:湖南茶陵人。现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区域经济与绿色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兼任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研究会秘书长、湖南省体育产业协会副主席、湖南省系统工程与管理学会常务理事等职。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区域发展战略、金融市场等领域的研究,先后出版著作6部,其中独著2部、合编3部,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红旗文稿》、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10多项。
  • 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报告(2022)
    肖琳子刘晓 副主编 ; 谢瑾岚 罗黎平 主编 出版时间: 2022年12月
    2019年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2022年9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总体上看,我国都市圈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各地要尊重客观规律、立足发展阶段,以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镇)同城化发展为方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抓手,科学有序推动都市圈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可以加快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重要支撑。为此,《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报告(2022)》的主题确定为:都市圈高质量发展。《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报告(2022)》共收录报告15篇。总报告深入分析长株潭都市圈发展基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意义,提出了长株潭都市圈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以及相关政策建议。协同发展篇,重点研究长株潭都市圈同城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协同推进机制以及长株潭城市群统一市场建设等问题。城乡发展篇,探讨了长株潭城市群的人口变化、长沙宜居都市建设以及株洲市城乡建设用地扩张问题。产业发展篇,重点研究了长株潭都市圈产业园区合作模式、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以及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经验借鉴与策略等问题。绿色发展篇,重点研究了环长株潭城市群绿色创新效率、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时空关系、环长株潭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以及株洲市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本报告提出,长株潭都市圈应加快构建空间组织、基础设施、现代产业等七大体系,不断推进生产圈、生活圈、生态圈深度融合。研究发现,1997~2020年长株潭都市圈同城化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近年来长株潭城市群市场一体化水平获得明显提升、人口与城镇化率快速增长,环长株潭城市群绿色创新效率在考察期内有缓慢波动下滑趋势,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呈现显著的空间差异性,环长株潭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在时序演进上呈“U”形趋势等。研究提出,应创新城市群和都市圈协同推进机制,加快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强长株潭城市群人口承载能力、引导人口合理流动与分布,强化城市群产业园区合作模式创新,积极推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积极推动绿色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实现长株潭城市群、长株潭都市圈的高质量发展。
  • 2024年湖南生态文明建设报告
    钟君 侯喜保 罗黎平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本书总报告全面分析了美丽湖南建设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举措和成效、面临的主要困难,并通过数据比较明确湖南在美丽中部建设中的坐标定位,提出美丽湖南建设的对策建议。产业篇研究了产业碳排放结构性归因、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生态文旅产业发展、林业资源高效综合利用、郴州市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等问题。区域篇重点研究创设湘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长株潭打造“双碳型”示范都市圈、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水生态环境治理等问题。专题篇重点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双碳”试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县域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实践路径等。本书认为,当前美丽湖南建设仍面临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巩固难、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任重道远、基层环保政策法规执行不到位等问题。未来应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开展生态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围绕环保资金统筹、绿色金融创新和税收激励约束,进一步强化美丽湖南建设的财税金融支持;探索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加快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制度;开展示范试点建设,打造美丽中国建设湖南样板。
  • “两型社会”建设的效应分析——以株洲市为例
    出版时间: 2011年06月
    株洲是我国“一五”时期新建的8个重点工业城市之一,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实现了由一个县属小镇向新兴重工业城市的跨越。2007年12月国家正式批复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都市圈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验区,株洲市充分利用这个历史机遇,确定了“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创新型生态宜居城市”的城市功能定位,提出了“把握一个核心、放活三大主体、实施四大策略”的“两型社会”建设总体思路,创新改革,有序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已经或即将给株洲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全面而深远的影响。
  •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美丽湖南建设研究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建设美丽湖南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美丽中国建设、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但美丽湖南建设仍面临三个方面的困难,即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巩固难、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任重道远、基层环保政策法规执行不到位。建议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开展生态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围绕环保资金统筹、绿色金融创新和税收激励约束,进一步强化美丽湖南建设的财税金融支持;探索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加快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制度;开展示范试点建设,打造美丽中国建设湖南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