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赵一达
机构: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促进中心
个人简介:

硕士,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促进中心研究实习员,人力资源管理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心态。

    暂无内容
  • 2020年北京疫情期间社区老人生活需求的调查报告
    出版时间: 2021年10月
    为更好地帮助老人克服疫情影响,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促进中心于2020年6月在全市48个街道进行抽样调查,了解疫情期间社区老人遇到的主要困难和生活需求。结果显示:社区老人最期望能安全地活动和购物;社区老人,特别是健康状况不佳的老人,尤其期望拥有安全便利的医疗服务;独居老人的心理抚慰需求最强。报告建议:构建社区老年服务支持网络;采用现代科技降低就医过程中的风险;社会心理服务站(中心)积极开展针对老人的心理服务工作;推动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加快融入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关键词:
  •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北京模式”
    出版时间: 2022年08月
    为了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精神,落实《北京市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北京市按照“首善标准”,通过不断创新与实践,提炼并总结出由“五大体系”构成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北京模式”,即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法规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四级服务体系、社会心态监测体系。下一步,我们将会按照“世界眼光、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继续打磨与完善这一模式,进而提升首都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关键词:
  • 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志愿者合作机制研究报告
    出版时间: 2022年08月
    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社会风险也随之加剧,社会运行中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方式关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也成为考验各级党委、政府的智慧和保持政府公信力与话语权的重大现实课题。北京市在经历2003年SARS疫情、2012年“7·21”特大暴雨以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社会公共危机中已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社会治理格局,其中志愿服务在社会公共危机中发挥的作用越发凸显。本调查通过了解社会心理志愿服务的基本概念,探索北京市社会心理志愿服务现状,提出“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志愿者合作机制”来对北京市社会心理志愿服务遇到的困境提出对策建议及拟解决方案,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多元视角,完善和创新志愿者合作机制。
    关键词:
  • 北京市居民社会心理服务需求调查报告(2021)
    出版时间: 2022年08月
    为了解北京市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其社会心理服务需求,本报告对1822名北京市常住居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25.9%的居民具有心理不良倾向。对于新冠肺炎疫情,51.5%的居民表示因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不良情绪对生活有一定的影响,绝大多数居民对新冠疫苗持信任态度,部分居民担忧新冠肺炎疫情的外来传播和病毒变异带来的风险。在社区心理服务内容需求方面,居民最为期望的是社区能向居民提供因新冠肺炎疫情产生的情绪与行为问题方面的帮助,选择率为35.2%。另外,居民希望社区提供自我认识、子女教育与亲子关系、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服务;期望社区提供便利性和私密性的心理服务方式;期望政府加大普及心理知识的工作力度、加大社会心理服务资金投入、增加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社会心理服务内容等。本报告对提升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