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北京模式”

作者:
张青之 王惠 赵一达
出版日期:
2022年8月
报告页数:
23页
报告字数:
18423字
所属图书:
北京社会心态分析报告(2021~2022)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为了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精神,落实《北京市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北京市按照“首善标准”,通过不断创新与实践,提炼并总结出由“五大体系”构成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北京模式”,即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法规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四级服务体系、社会心态监测体系。下一步,我们将会按照“世界眼光、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继续打磨与完善这一模式,进而提升首都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关键词:

社会心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北京模式”

作者简介:

张青之: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北京市民政局二级巡视员,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与社会心理指导师培养体系建设。

王惠: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促进中心研究部部长,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毕业于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心理学、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心态。

赵一达:硕士,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促进中心研究实习员,人力资源管理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心态。

文章目录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概述
  • (一)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定位
  • (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内涵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北京模式”
  • (一)组织领导体系
  • (二)政策法规体系
  • (三)人才培养体系
  • (四)四级服务体系
  • (五)社会心态监测体系
北京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法治化水平有待提升
  • (二)服务普及化水平有待提升
  • (三)服务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
  • (四)服务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
  • (五)服务基层化水平有待提升
  • (六)服务精准化水平有待提升
对策建议
  • (一)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 (二)加强法治化建设,提升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 (三)加强宣传教育,促进社会心理服务普及化
  • (四)完善智能化建设,构筑全方位服务系统
  • (五)提升基层化水平,实现“心理+”基层社会治理
  • (六)加强精准化服务,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